赫魯曉夫曾說,在我逐步升遷的每一臺階上我都不懂藝術,可我現在是黨的領袖了,難道我還不懂嗎?
這種霸氣冒泡的不止是赫魯曉夫,馬云也一樣,成了光彩奪目的互聯網大佬之后,差不就具備了金三胖一樣指導一切的資質了。
教師出身的馬云似乎特別愛嘮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來放一通話,胡說一番,好像不搞點奇談怪論就不是互聯網大佬,對不起他那“外星人”的綽號一樣。
在近期接受鳳凰衛視記者吳小莉專訪時,馬云就延續他一貫的忽悠風格。
比如,馬云說,今后選擇去大企業的年輕人會愈來愈少,去特色企業、幸福企業、美的企業的人將會愈來愈多,在那里,他們能充分展現個性化特色和自我價值。
這就是典型的忽悠。淘寶、天貓甚至整個阿里集團的最大特點就是大,大到無所不包,大到形成生態,大到覆蓋全國。正因為大,所以淘寶天貓幾乎沒有“天敵”,所以淘寶能在只有3%的賣家盈利的情況賺錢。如果不是足夠大,阿里的云計算、大數據還有意義嗎?如果不是大,馬云胡說一通還會引起圍觀嗎?
阿里們的大,事實上提高了許多行業的準入門檻,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比如,你想做個打車軟件,你架得住阿里十幾億、幾十億的燒錢補貼嗎?你要做個“小而美”的購物網站,你抵擋住淘寶“雙11”、“生活節”的瘋狂低價嗎?
正是阿里等巨頭當道,形成壟斷,中小企業才普遍生存困難,幾乎難尋活路。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做出點特色與成績的中小企業,也難逃被巨頭收購或擊敗的命運,放眼中國電商市場,還有小企業的立足之地嗎?生存尚且艱難,幸福從何而來?
如果“小”更好更美,馬去當年為何愿付出40%的股權代價也要引進雅虎10億美元投資做大?為何以免費圈地迅速做大再來收費?為何寧肯承受多年虧損也要拼命做大規模?因為大才能吃小,淘寶、天貓足夠大,所以它才能吃定中小賣家,所以能在賣家普遍虧損的情況賺大錢。
自身立足于“大”,獲益于“大”,卻唱著“小”的贊歌,這不是很奇怪嗎?
又如,馬云說,電商之間并不“大戰”,我對那些零售業特別生氣,憑什么它們把電視廠商的利潤打到每臺只賺十塊人民幣甚至七塊人民幣?
這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雙11”不是大戰嗎?所謂的3.8“生活節”、6.18還不算大打出手嗎?嘀嘀打車、快的打車數十億的補貼爭奪,還不夠招招見紅、刺刀見血嗎?
線下零售是打價格戰,可哪家企業有電商那般無邊界、無節制、無底線?以馬云為代表的電商不就是靠著打價格戰發跡做大的嗎?淘寶、天貓所謂的盈利模式不就是把商業地產的那一套搬到網上并發揚光大做到極致嗎?生產企業在實體零售獲得的利潤高還是在電商平臺上獲得的利潤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嗎?馬云此說真是賊喊捉賊,不要臉之至。
還是這次訪談,馬云還有一句名言“零售業的人很恨我,他們現在也只有恨這口氣了,連還擊的力氣都沒有,因為我不會給他們還擊的機會。”
這未免也太狂妄了吧?跟王健林的打賭你贏了嗎?你電商再牛,不也還沒占到一成的份額嗎?九成份額握在線下零售企業的手里,怎么叫連還手的力氣也沒有?馬云標榜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實現了嗎,大小賣家在淘寶天貓上的負擔不是越來越重,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嗎?
也許,未來的確是小企業的天下,但是,那恐怕要在消滅了淘寶、天貓等壟斷巨頭之后,有它們在,天下就沒有好做的生意,中小企業恐怕沒有出頭之日。
賺錢是企業的天性,阿里即使一統零售江湖,那也是你的本事,沒有誰想去指責馬云。可是你一邊通過并不高尚的手段賺錢,一邊無節制地自我標榜,就不免令人反感。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像馬化騰那樣低調一點,廢話少一點,你就不是互聯網大佬了嗎?你的企業會少賺半個子兒嗎?
外星人,不胡說你會死嗎?
- 該帖于 2014-9-6 10:2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