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哥說:一說起商業地產,很多開發商就一臉苦相。為了引進能帶動人氣的商業品牌,開發商很多時候又是補租金,又是貼裝修,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品牌請進來,卻還常常被品牌商嫌棄做不出生意。往往租期一到,就拍腿走人,全然不顧商場曾經給他們送的各種“厚禮”。
但是有誰知道,抱著開發商大腿的零售商日子又有多難?他們何嘗沒有默默垂淚?上海連卡佛,曾是上海第一批頂級奢侈品百貨的“四大金剛”之一(其余三家分別是美美百貨、錦江迪生和華亭伊勢丹)。在那個奢侈品剛剛搶灘登陸的時候,連卡佛一度風華絕代,傲視群芳。而如今,這個“四大金剛”中唯一僅存的頂級百貨商卻被定位不斷調整的大上海時代廣場拖累。
去年10月初,上海連卡佛旗艦店開業,開始筆者還去得挺勤。
幾次打車,幾次乘地鐵,出租車司機沒有一個知道連卡佛,他們對“淮海中路99號龍門路口”這個地址一臉茫然。地鐵的擁擠與換乘的煩躁就不用提了。在一次大減價不慎買到一件破洞襯衫后,我漸漸嫌麻煩,沒再去了。
我獲得了幾次正面采訪連卡佛的機會,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連卡佛,你為什么非要開在淮海路?
2001年到2006年,連卡佛在上海開過一家店,但不論是上一次代理商開店還是這次開品牌直營店,都選擇了同一個房東——大上海時代廣場。
可見,對于上一次連卡佛在上海的關店退出,管理層并不認為是選址出了問題。
丁字路口
大上海時代廣場究竟是不是一個好“港口”呢?
連卡佛開在一個丁字路口,“丁”字的一橫是淮海中路,一豎則是一條名為龍門路的羊腸小道。
站在連卡佛的正門口向外看,正對窄窄的龍門路,人跡罕至,路兩邊是金鐘廣場和蘭生大廈,兩座商業廣場對連卡佛形成了不小的壓迫感。
我第一次去時,由于環境顯得太隱蔽,以為是個后門。
放眼全上海,連卡佛所在的位置確實是城市的核心地帶。上海去年還痛下決心,將黃浦區和盧灣區合并,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把淮海路東西段統一起來,好好規劃,與南京西路競爭,做奢侈品街區!
但這一帶的“包袱”太多了,很多上世紀甚至計劃經濟年代遺留下的建筑,規劃凌亂,各種業態的搭配組合不倫不類,人氣慘淡�,F在與連卡佛緊鄰的金鐘廣場瑪莎百貨更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還要指望連卡佛帶人氣。
船王后代
香港人最講風水,為什么獨愛這個街區?
原來,連卡佛所在的大上海時代廣場是香港房地產公司九龍倉旗下物業,連卡佛兩次在上海開店,都租在了這里。
繼續上溯發現,這是一個“香港家族企業抱團進攻內地”的故事。
更早還得從“船王”包玉剛說起。上世紀70年代起,船王展開了各種兼并、收購、重組運作,涉及航運、房產、零售等等行業。
錯綜復雜的家族產業帝國中,還需要提及另外兩個人:包玉剛的二女婿吳光正,以及吳光正的女兒吳宗恩。資料顯示吳宗恩出生于1977年或1979年。
今天,吳光正是房地產公司九龍倉的主席,吳宗恩則是連卡佛的主席。也就是說,連卡佛的老板是九龍倉老板的女兒。九龍倉早走一步,在內地做起了地產。女兒追隨父親北上做生意,兩次開潮店,都選在父親的商場里。
家族、同鄉、老搭檔……拓新市場的時候,抱團的現象再正常不過了,雙方可以節省溝通成本,各種資源也可以共享。這一點絕對不能小看!
我想起去年采訪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的獨子蔡加贊,蔡加贊一心做名表行生意,并準備拓展內地市場。
問他在內地如何選址,蔡加贊說,正計劃在廈門開店,因為在廈門有他父親經營已久的商業地產,會首選自家商場。
連卡佛在內地的下一站是成都,現在已經在成都國際金融中心開出一家,國際金融中心也正是九龍倉在成都的項目。
在商言商
夸張一點說,九龍倉走到哪里,連卡佛就跟到哪里。
九龍倉在內地的發展伴隨著各種波折。大上海時代廣場2000年開業,是九龍倉在內地的落子之作。當時香港房企在內地處在起步階段,九龍倉的思路是抓內地重點城市、進核心街區、抱大腿。
但大上海時代廣場十余年來一直是上海鬧市的孤島,人氣不旺。2001年至2006年開連卡佛,關店裝修后開出家族另一品牌“美美百貨”,仍以關店告終。隨后經歷了一段租戶繁雜、人氣清淡的日子。2012年,再裝修,2013年,連卡佛歸來。
的確,以九龍倉與連卡佛的這種關系,什么經驗和資源都會向后者敞開。但在商言商,九龍倉畢竟是上市公司,不可能真金白銀地支持連卡佛。股東在上,一切按規則辦,就算連卡佛想晚點交租,恐怕也是不容易的吧!
如此看來,與其說九龍倉罩著連卡佛,倒不如說連卡佛幫助九龍倉消化了一處不盡如人意的物業。
我每次去連卡佛都不免擔心,因為不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客流都很稀少,店員常常比客人多。
連卡佛,你不必如此小心。不依賴九龍倉,狠狠心花個大價錢,想盡一切辦法搶個真正好的店面,或許才是出路。
�。ò畹禺a 盧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