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最初形成是在香港,目前眾所周知最大的品牌集合店就是連卡佛(Lane Crawford),連卡佛在國內也開過幾個店,買手制品牌集合店的主要形態是通過集合店企業自身的專業團隊去和一些國際品牌的品牌商洽談、購買他們的商品,將購買來的商品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集合店,在商業物業中形成一個獨立的物業體現。
買手制品牌集合店在國內的發展逐漸風化瓦解
買手制品牌集合店的形成很早,但是這個概念在國內是近幾年才被搬到臺面上的,各業態里都會有買手制的品牌集合店,比如時裝領域的E-SPRIT,i.t,NOVO、連卡佛、晨曦等,包括傳統商業里的百貨商場,事實上傳統商業里的百貨商場是最早形成買手制的商業,因為在百貨經營中有一些化妝品以及珠寶是需要買斷銷售的;其他零售類的如屈臣氏、萬寧、莎莎sasa、絲芙蘭SEPHORA這些品牌也都是屬于買手制的,雖然其中有它們自己的品牌,但是其它經營的品牌中,都是通過招商或者是代理進來的,其實所謂的代理就是買手,任何的代理都是買貨才能經營,而非代銷的性質。
就目前買手制品牌集合店在國內的發展來看,這種形態已逐漸在風化瓦解,有很多品牌為了拓展市場會尋找各式各樣的代理商,事實上代理商就是最大的買手,他所經營的品牌都是買手買進來的,當一個代理將品牌在市場作大后,品牌商就會收回代理權,自己做直營銷售。例如Hugo Boss進入中國之前, 一直都是俊思集團做代理,后來業績上來了,截至2009年9月,德國正式將Hugo Boss代理權收回,變為直營店,這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買手制品牌集合店只有依托在一個大的商業的平臺中才會存活
國內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中國大陸區域內作為經營一二線品牌的小型品牌集合店連卡佛(Lane Crawford),連卡佛之所以被記住是因為它擁有至少有不下50幾個品牌,10幾個品類的經營,占據至少1.5萬平米,3-4個樓層的面積,金融街購物中心的連卡佛,自金融街購物中心開業7年來,它不但經營火了自己,同時也帶火了金融街購物中心的商業,使得金融街到目前為止已基本實現了奢侈品的高端定位,成為北京西邊的國貿和新光天地,這就是集合店在大型商業體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另外一個成功的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案例是尚泰百貨,在沈陽、華南萬象城里都有尚泰的主力百貨,在一個大型的綜合商業體里,這種綜合性的小型的買手制品牌集合店還是可以給商業一定支持和幫助的。
失敗的案例就是NOVO ,NOVO百貨09年開始在北京望京曾籌備一個小型獨立的購物中心,希望把旗下一些不錯的買手品牌加一些其他品牌,做成自己品牌的商業,但因為其零售商本身的限制,無法專業、良好的去經營一個商業體,因此直接導致了關店的命運,NOVO望京現已關門兩年,只有一家萬達的影院留在那里,NOVO自此也從北京市場徹底消失,但是它在北京以外其他省份發展得稍微樂觀一些。
買手制品牌集合店的代表現在基本就是奢侈品的店或類似連卡佛這種綜合性的高大上的復合型的品牌集合店,再有就是專一業態的以及運動系列的品牌集合店,運動系列的典型代表有滔搏運動(Top Sports),運動100(Sport 100)等。
綜合分析下來,連卡佛的成功是源于它的起源、發展以及所經營的品類,恰好彌補了目前國內很多商業追求奢華高尚的一個空缺點,但連卡佛當年進中國也曾敗走麥城,俊思當年在西單時代廣場開得美美百貨,美美80%的品牌都是俊思自己代理的,但卻失敗了,后來在金地購物中心的美美百貨,也失敗了。俊思曾嘗試作購物中心卻失敗的原因在于第一,買手制品牌集合店的產品在價格和款式上沒有優勢,第二,它在選擇物業的條件和經營方面的經驗能力有限制。西單美美百貨以及金地購物中心的美美百貨失敗的原因都在于選址問題,在金地購物中心的美美百貨,挑戰不過同區域的國貿和新光天地,它的產品在款式、上市時間、價格等方面都競爭不過國貿和新光天地的直營店,因此可以看到此類品牌集合店只有依托在一個大的商業的平臺中才會存活。
國內買手制品牌集合店在三四線城市將有不錯的市場發展前景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買手制品牌集合店發展前景有坎坷也有滄桑,隨著品牌直營店的不斷進入,買手制品牌集合店面臨的沖擊很大,但也不能完全說這樣的市場環境就能使它陷入危難的局面,原因在于中國市場很大,中國擁有四個直轄市,31個省會,300多個地級市,并不是每個地級市品牌直營店都能滲透進去,這些品牌直營店如果想滲透進這些區域市場,還需要買手制的品牌集合店作為先行軍滲透,這是商業形態的發展需要,也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所在,個人認為未來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應該往地級市發展,這樣才有更廣闊的空間去運作并讓更多的消費者去認同了解并受用。
買手制品牌集合店在地級市將會成為新的寵兒,在大家奢求不到一些品牌的時候,這就給了買手制品牌集合店以足夠的立足和發展的空間,這是一個利好信息,關鍵在于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是否能看到這一點。
商業綜合體引入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有利有弊
從商業角度看,商業綜合體引入買手制品牌集合店,有利有弊,利在與可以豐富商業體中品牌的豐富度,弊端是商品款式、貨品量、價格等無法競爭過直營品牌,這是對商業體比較致命的打擊。但反之,還要考量商業綜合體所在的城市,如果是省會或一線城市,對于買手制的品牌集合店除了一些專業性的業態方面的需求外,需求空間比較小。但對于二線半到三四線城市,它的進入會帶動整個招商的進程。
從招商角度來說,建議根據商業地產項目所處的城市來決定進什么種類的買手制品牌集合店,例如一二線城市會選擇只有專業性的買手制集合店,不會選擇太多零售類的品牌集合店,而在三四線城市,選擇零售類的品牌集合店才能帶來較好的招商效果。
(作者:同昌盛業招商服務部 高級副董事 張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