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年余未被接受就已被拋棄
業內人士稱,過去用微博如今用微信,APP?只是過渡而已
“一個APP可以玩轉天河路。”還記得這句豪言壯語嗎?去年年中,天河路商圈各大商場紛紛推出APP,將其視為重點發展戰略,現在這些APP怎么樣了?新快報CBD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商場的APP被遺忘,基本上沒有更新,沒有一名下載用戶對其進行評論或打分,甚至連逛街達人也不知道。
去年年中上線后就再無更新
去年年初,天河路多家商場的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智能手機上的商圈APP應用,可以說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完美平臺,“依賴城市云服務數據中心,假如你想在20分鐘后到某處吃飯,到時那里有沒有車位、最近的車位在哪里,通過一個APP就都能知道。”在去年,正佳廣場、時尚天河等天河路商圈的商場就推出過各式各樣的APP。如今,一年多過去了,記者走訪發現,這些APP沒有受到白領們的熱捧,反而逐漸成為大商場的“雞肋”。
昨日,記者在蘋果手機應用商店上輸入天河路相關商場的名稱的時候,發現多個APP,種類齊全。可是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即便是“正佳廣場”這樣的大商場,其APP下載量也極為有限,在該商場的APP下載界面,甚至沒有一名用戶對其進行評論或者打分。而該商場的APP是以介紹商場的信息為主,很少涉及商品信息,只起到“黃頁”的作用,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輔助功能。
其他商場的APP情況也類似,多數只起到“黃頁”的作用,基本上沒有輔助功能。這些APP都在去年年中上線,此后就再沒有進行過信息更新。
2012年廣州國際購物節期間推出的配套APP“天河路CRD”也是出現同樣的窘狀。該APP在推出時被寄予厚望,不過從蘋果商店的下載情況來看,幾乎沒有人進行評論或者評分,而且該APP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行信息更新。
一位從事APP開發的業內人士介紹,手機應用軟件多數在不斷更新,因此,不更新的APP基本上已經被拋棄,或者淪為“雞肋”的角色。
30名受訪手機控不識商場APP
此前,天河路商圈推出各種APP時,廣州各大媒體曾進行過廣泛報道。而連日來,記者咨詢了30名經常前往天河路購物的手機控白領,沒有一人知道有這樣的APP存在。
“首先肯定是不好用嘛,如果好用,身邊多人用,就肯定去下載了,默默無聞的APP多數是因為不好用。”昨日,在珠江新城某銀行上班的白領李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很多熱門應用都是口口相傳才有很多人去下載的,“同事、朋友有一些經常玩轉不同類型APP的達人,但他們當中就是沒人向我推薦天河路各商場的APP。”
“事實上,每家商場都有一個APP,那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嗎?如果前往天河路消費,多個商場的APP都要看一遍,那是很多消費者都很難接受的。”昨日,東方新世界的業主、在天河區上班的麥小姐表示,雖然她是一個逛街達人,之前沒聽說有各大商場的APP存在,即便知道也不會去下載,因為太麻煩。
業內人士:商場APP成本太高 不如微信好用
昨日,一家商場的高管告訴記者,前年和去年,APP曾經是天河路商圈多家大型商場的核心發展策略,不過慢慢地,這個發展策略被束之高閣,主要原因就是建設和維護成本比較高。
這名高管透露,前年,開發一個商場地形和品牌狀況的APP,成本大約為10萬元;而設計用戶管理,需要進行維護,比如適時更新信息,有著諸多讀者互動,甚至有社交功能的APP成本更高,需要數十萬元,而后期還要不斷投入人力和資金進行更新運營。“高昂的造價,不確定的回報,讓不少商場的APP僅僅停留在 黃頁 的角色上。”該高管說。
而另一家商場的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各大商場已經找到了可以代替APP的互動方式,比如微信。可以說,APP更像過渡產品,還在各大商場推出和完善的階段中,新的替代產品就已經出現,“部分APP還沒有被用戶接受,就已經被拋棄。”
這名負責人稱,雖然他們商場沒有對APP進行更新,但是微信的互動信息每天都在發。
該負責人表示,各大商場的營銷推廣手段一直在變。“起初是微博,不少商場打造自己的微博,甚至有商場出錢 買 粉絲來充門面;然后進入APP時代,大家都陸續推出自己的APP;最后,大家都打造自己的微信網頁,以便和消費者進行互動。”
至于未來的發展戰略,該負責人認為,天河路應該推出自己的網絡平臺,類似京東,可以實體體驗也可以網絡購物,“但是將向何方向發展還要看市場的走向”。
(新快報CBD記者方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