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之后電商進入了瘋狂甩賣期,整整一個月尾貨還未甩出去,各種天花亂墜的電商節可信度與營銷能力再次狠狠打折。一些聰明的商家避開了費用死貴,效率和效果卻很有限的大促時段,此時開始發力暑期銷售。但最明顯的感覺依舊是扎堆模仿和營銷無力。
小而美PK價格長矛
三只松鼠一枝獨秀的好日子開始變得凌亂和局促,傳統競技者新農哥、百草味們去年早已爭相換了新衣,面貌一新,只是價格相差不大,各自相安。而此番松鼠部落、兩個叔叔、饕哥等眾多數不過來的新軍紛紛以地板價殺入頗奪人眼球,應驗了中國式營銷一多就亂,簡單靠價格戰拼爭,誰也活不好,直至誰也活不下去的尷尬窘相,禁不住讓人為萌松鼠們捏一把汗,真正靠互聯網營銷贏利的美好期待更加遙遙無期。
領軍者無法贏利,物流與供貨滯后,人員質量、服務質量包括商品質量一一下滑;跟進者以價格沖擊力雖可趁亂搶得一杯羹,但細算企業一定不盈利,未來調高價格也注定無法維系住消費者的忠誠度。不少企業就是靠好壞攙雜犧牲和降低質量標準大幅壓低進貨價格,差評一片,長此以往,受連累的將是整個互聯網食品行業直至京東和天貓這樣的銷售平臺。
對于很多營銷和經營方面剛剛新手上路的電商企業來說,物美價廉的招牌并不好舉,質量、信譽、價格、服務、費用和效益六大營銷和經營要素就象一個巨型蹺蹺板,手忙腳亂無法兼顧。顧及了良心品質、震撼價格和超體驗服務,龐大而倒貼的費用就會把企業未來數年迷你而有限的利潤燒焦烤干;而倘若想用以次充好賺些快錢,倒貼的將是企業的長期信譽,砸掉品牌。即便如此,品牌贏利依舊很渺茫。
三只松鼠、新益號、褚橙等小而美們需要費用支撐,需要贏利,單純把營銷希望掛在電商一棵大樹上,消費者的新鮮勁過了,追兵放馬過來,兵荒馬亂的生存危機中企業未來注定很艱難。企業在苦苦堅守中再不經意放低和放棄了品質和服務標準,就會更加雪上加霜。
更需思索的是未來整個行業需要怎么做,互聯網營銷整體不贏利的模式終究無法堅持太久。沒有營銷和經營功力,燒錢容易,真正賺錢十足很難,讓人望穿秋水,不知何處是盡頭。
醫藥互聯網營銷實景
在處方藥線上銷售解禁的沸沸揚揚中,京東卻只保留了維生素、鈣片等屈指可數的OTC品牌,營養健康商城中保健品與日常家庭醫療器材和用品當家,很多常用的OTC產品均不見蹤影。即便是花費十億巨資淘得資質的天貓,OTC藥品銷售依舊十分勉強。
有進步的是線上線下價格保護和分品類運營方面。京東線上重點推廣斯利安多維和鈣爾奇添佳等新品,價格維護穩定,不似先前將企業重點產品一股腦放到電商平臺,渠道和價格一片混亂。而在天貓OTC產品銷售中也能發現,六味地黃丸等大眾成熟產品品牌選擇依舊十分重要,一些不為人知的企業產品即使價格低廉,沒有質量和信譽基礎,很難形成銷量。而一些價位適中的品牌,由于推廣力度不足或對電商渠道未加重視,同樣未成氣候。
非專業化人群對同質化產品的認知尚很局限,需要企業明確而清晰地進行推廣,才能讓消費者了解到各品牌實際同方同效。在產品定價上,瞄準長期使用者進行大包裝低價促銷很省心和給力,而針對客戶一次性購買制定適中的單包裝價位同樣重要,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和購買習慣周全設計才會將目標客戶封閉在自己的銷量池中不會輕易流失。
堪稱亮點的是康恩貝等企業用委托加工和代理的方式大力度地殺向傳統保健品領域,直線拉低維生素、鈣制劑、蜂膠制品等線上價格,向傳統品牌們叫起了板,將企業品牌優勢有效延伸。只是依舊欠缺系統而有效的推廣力度,如果不是恰好無意搜索到,京東保健品類促銷信息實在不顯眼,到具體品牌上更是無人知曉,甚至連我們這些圈內人都知之不多。而對第三方賣家來說,最大的不安全感則來自企業旗艦店和京東自營,隨著京東自營養生館的上線,先前辛辛苦苦打造電商通路培育品牌的第三方賣家生存空間也將被進一步壓縮和蠶食。
現實憂患與未來贏利點
無論傳統營銷還是互聯網營銷,單純有價格還遠遠不夠。靠守株待兔等待消費者光臨就象大海撈針,是一個低概率事件,更耗費了企業高昂的時間成本和各項投入。倘若有其他傳統保健品企業以同樣的手法低價推廣和復制,保健品領域的渠道和價格混戰也將象互聯網食品領域一樣蔓延開。但價格低的地動山搖是否就能換來銷量驚天動地,一切要看企業的營銷與經營功力,尚只能列為未知數。
好醫生與康恩貝在液體鈣等一些產品上分包裝規格運作,共用商標等做法也給日后一旦某一方出現產品質量和經營風險等問題時,規范運作的一方也難自保留下風險后門。天貓掃藥盒、贈分藥器、推出常用藥家庭小藥箱等溫馨小舉動不斷,但單純靠自顧不暇的電商的有限推廣,醫藥互聯網營銷路途仍很漫長和遙遠。互聯網購藥最可能具備優勢和潛力的數個領域---長期應用時的批量購藥、感冒發燒腹瀉等臨時急需用藥、周邊沒有藥店覆蓋的高尚社區和網購普遍的白領聚集區在價格優惠程度、商品齊全程度和送達時效與支付便捷性方面無一能夠得到很好開發和滿足。不洞察業界,不通曉營銷,不知道市場所需,就不會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和優勢何在。
互聯網營銷并不能只靠眼球和噱頭,靠概念和包裝,靠形式和感覺。線上銷售依舊需要線上線下的整體推廣與完整實施,才能轉化為有效銷量。向傳統企業學習行業生存法則和營銷經營的基本功,找到突破傳統壁壘的有效方式,線上與線下有效融合,有效互補,有效相互促進才能共贏。互聯網醫藥才能徹底摘掉“干燒錢、不贏利;扔不掉、長不大的連鎖藥店拖后腿的小尾巴”的尷尬帽子,打贏翻身仗。( 林玲)
- 該帖于 2014-9-23 17:0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