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近來關店頻繁謀轉型!
人人樂、華潤萬家開設社區超市;沃爾瑪、步步高發展購物中心;歐尚、永旺布局商業地產...
各位零售人,你認為:
1、曾經風靡零售業的大賣場真的過氣了嗎?
2、業態的轉型能否化解超市業的燃眉之急?
3、怎么轉型才合理?傳統大賣場的出路又在何方?
>>參與投票:你覺得大賣場需要轉型嗎?
>>參與論壇跟帖,精彩觀點將得到1~100個聯商幣獎勵!
>>參與聯商博客《觀點約架》專題投稿,將得到100個聯商幣獎勵,上不封頂!
投稿請戳:http://www.ntjiede.cn.cn/z/debateFirst/?SubId=1176
投票選項(單選) | 票數(百分比) | |
形式陳舊,需要轉型 | ![]() | |
整頓修煉,無需轉型 | ![]() | |
參與人數:47 |
活動已結束!
~~~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所有路過的、點評的、投稿的統統都有禮!
金幣獎勵已按照活動規則發放到各位賬號中,請注意查收奧。
論壇跟帖獲獎用戶名單和金幣獎勵數
工作著 40
黑色的眼睛 30
AC.Tank 30
留幾手 40
daxinbag 10
虧本安居 50
華子 60
水_ing 30
xiao1024 60
愛上便利店 40
零售&人生 50
南風不競 50
青*云 30
小福仔 30
盲魚 60
llssll1976 30
Merchandising 80
平庸角色 40
鄭州禮為先 20
判官大人 30
博客投稿獲獎用戶名單和金幣獎勵數
coolgao 100
skyleaf 100
張一夫 100
airhuman 100
工作著 100
張青山 100
山長水短 100
柳二白 100
相忘江湖 100
老笑 100
小店當自強 100
許雙福 100
吳明毅 100
南犬并走一儒生!100
蒲哲 100
11 100
曾經 100
謝尚偉 100
上佳 100
小弟新人,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前輩討論:
近幾年,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的轉變,是導致目前各個零售巨頭的影響力相對下降的主要原因,成為消費主力軍的80,90后消費者,通俗一點講,買一瓶礦泉水都會在網上購買。也就是二馬(馬云、馬化騰)在線上的支付工具大戰的主要原因。電子商務降低了中間的轉手次數,無形中降低了成本,有了價格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方便快捷的購買方式也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大潤發,沃爾瑪等傳統的零售巨頭紛紛觸電也證實了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實體零售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此其一。
其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零售巨頭不是以前那個“不買也來逛逛”的超市,現代人購物都帶有目的性渠道這些大鱷的地盤,路程遠、停車難,也增添了一些煩惱。所以,便利店、社區店更受老百姓的青睞。至于沃爾瑪等建立高端的購物中心,只是給高收入的金領人群,有一個閑暇之余消遣的地方。
零售巨頭,要想在未來的購物環境中生存,必須進行轉型,做到小而精,要實實在在的以消費者為上帝,了解消費者需求,服務老百姓。還得要和電子商務相結合,想方設法實現O2O,實體進行體驗式消費,這個是電商的短板,大鱷必須要靠實體來補充。
電商帶來了零售的革命。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總是有一個女人;馬云的后面,有多少女人呢?
以上,是小弟的拙見,望海涵。
大家都在談商品、服務對大賣場經營的影響,我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談談個人的看法,與各位同仁探討。大賣場是在總部的集權式指導下,依靠直營店的負責人(店長)對其進行運作的一種商業管理模式。因此,店長的任用可以說直接關系到一個門店的生死,其核心作用不言而喻。而一些連鎖總部對店長的考核,唯眼前業績論,忽視了門店的管理。更有一些店長道德水準惡劣,利用總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中飽私囊,將門店變成個人斂財的工具。門店基層的其他管理人員與總部缺少溝通渠道,門店的信息總部都是聽店長的,門店成了店長的一言堂。試問,如此大賣場焉有發展之理,怎會不遭到顧客的唾棄!
以上并非個人的情緒宣泄,而是當下不少連鎖企業的共�。�
大賣場在中國的發展也就短短20年的時間,要說消亡還為時尚早。國內的零售業現在發展現狀是不錯。一些國內的零售商甚至后來者居上。但是整體的零售水平對比國外還相差甚遠。國內城鎮化建設都還在繼續。何談大賣場形式陳舊。對比以前的發展,現在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一二線甚至三線城市隨著城市化發展的進程。為了滿足越來越高的消費者的需求,商業項目的盤子是越做越大屬于應運而生。這種的綜合體形式。大賣場是以主力店的形式入駐。譬如國內的萬達、寶龍、萬象城和凱德等。
二、中小城市的發展其實真正的大賣場形式才剛剛開始。很多中小城市原有的商業水平還停留在不賣假貨的基礎上。其大賣場的形式恰恰給其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學習的對象。當然現在一些中小城市也上馬了不少綜合體的項目。但大多虎頭而蛇尾。店鋪空置率嚴重。
所謂商業形式的淘汰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現在說大賣場的模式過時還為時尚早。估計到了什么時候中國的鄉鎮都開了大賣場了。那個時候再說這個話題才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