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網購狂歡節”的雙十一電商大戰,已經提前打響,各家電商的促銷活動紛紛出爐,優惠力度超過往年。盡管阿里將雙十一的商標據為己有,但基于雙十一已經深入消費者心里的事實,其他的電商們也只是動手將“雙十一”字樣改成了“11.11”,似乎影響也并不是很大。
從距離雙十一還有兩周多的時間開始,阿里、京東、拍拍等大電商平臺就紛紛做出動作,“社交電商”的新形式正逐漸成型。淘寶在微博上選派大v派紅包,關注越多紅包越多;京東則擁抱微信玩起合體游戲,好友越多就有越多的紅包合體機會;拍拍今年的形式也比較奇特,每天會推出特價團,不同的產品規定了不同的團購人數,用戶只要在第一時間內通過微信發起團購并且達到規定人數就可以搶團成功,成功拍下商品。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現在已經變成了“多個朋友多個紅包”來形容今年的雙十一浪潮。盡管各大平臺的方式有所差異,但電商無疑已經抱上了社交的大腿,不過,社交電商只是在刷紅包嗎?
經過前兩年的雙十一,對于整個消費者陣營來說,雙十一應該帶給他們三種普遍感受,一種是大部分人確實得了實惠,買了便宜東西,滿意而歸;另外一種則是大部分人被挑逗起沖動性消費的經歷,買了即便便宜卻也是并不需要的東西;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在瘋狂網購中中了圈套,買了假貨、陳貨、貴貨。
既然有瘋狂就一定有理性的喪失,淘寶的假貨肆意而行卻無人監管。在狂歡節逐漸成熟的同時網民也越來越成熟和理性,低廉的價格已經不能輕松打動消費者,質量也同樣重要。對比淘寶假貨滿天飛的情況,京東在質量方面似乎就好了很多。京東多年來的3c家電運營管理經驗和對販假商家的嚴懲,使得京東在產品質量方面口碑極佳。拍拍隸屬京東旗下,有了京東撐腰,腰板也越來越硬朗。對于一個新興起的電商平臺來說,可以更快的形成自己良好的口碑。所以說,在質量和價格的雙層夾擊下,雙十一的競爭者越來越多,雙十一甚至已經不再是淘寶專屬。
其次,淘寶的各種“持久”秒殺、節前加價等行為也令網民和評論員發指。在大減價和雙十一的興奮點結束之后,消費者發現有些商品的價格依舊低廉,興奮過后不由大大的傷心。許多實體店就是在節前加價的情況被曝光后營業額下降甚至輸給網店,在這一方面淘寶確實要防治,但是要如何防治還是要看他的后期舉動。
另外,雙十一巨大的資金流量背后,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物流。淘寶爆倉和差勁的物流體驗,讓許多消費者對雙十一望而卻步。快遞爆倉、壓貨成山成了普遍現象,而退貨換貨又興起了下一波物流的小高峰。京東自建的物流體系,訓練有加的物流團隊使京東免于雙十一物流擁擠的困擾。而拍拍直屬京東,相信在物流方面京東也會給拍拍更大的助力,這無疑為拍拍的初期起步節省了不少的力量。而淘寶受限于第三方物流,在物流這一招上又敗了一筆。
雙十一從去年開始被命名為“億萬網民的電商啟蒙運動”,盡管雙十一有各種利弊,但這是其中最大的一利。淘寶為網民植入了光棍節購物的思想,但是如果在質量和加價等行為上沒有良好的監管,就可能讓其他的電商平臺趁虛而入,雙十一將成為“淘寶劫”而不是“淘寶節”。
- 該帖于 2014-10-31 13:1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