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和從事超市經營的朋友閑聊,大家在談到自己門店的品類管理時總是感覺很無奈,到全國各地去學習品類管理知識,但是最后總是收效甚微,很疑惑,不知道該怎么操作?
品類管理是最近幾年在我們超市行業比較火熱的一個詞,我最早接觸品類管理是在2002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從美國翻譯過來的一套品類管理系列的書,當時整個系列書有5冊。再后來國內很多培訓機構和咨詢公司開展了品類管理方面的培訓咨詢,現在連鎖經營協會也有了品類管理師的培訓鑒定工作,這樣更能系統的輔導中國零售企業提升品類管理水平。個人認為當前零售企業實施品類管理的障礙主要有一下四個方面:
障礙一:信息系統的支持程度
你的信息系統能否支持你做品類管理?支持到了什么程度?有遠見的企業總是舍得在信息系統上做投資,因為他們明白信息系統的先進程度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精細化管理和效率。有的企業在實施品類管理中能直接從系統中提取到你想要的數據,而有的則需要數據透視才能得到想要的數據;有的能看到整個部門或大分類的銷售和毛利,但是看不到更細到小分類的客單價,毛利率和來客占比。還有的只能提取到當前幾個月的數據,但是無法提取到去年同期的各項數據,導致無法做對比;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都是因為系統不支持而讓我們的品類管理無法開展或者大大折扣。
障礙二:商品資料維護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在談到商品資料維護之前,首先我要提到的就是商品結構樹的設置問題,有的外資企業商品結構能做到七級,而我們有的企業只能達到三級。僅從商品結構設置上來講,你的品類實施管理就有了粗細差距,就會影響到你的品類管理的科學決策。舉個白酒的例子:我去看過一個企業商品分類是這樣的:“食品——酒水——白酒——單品”就結束了,至于白酒下面還可以細分:“高端禮盒白酒、白酒禮盒、高端單盒白酒、單盒白酒、單瓶白酒、桶裝白酒等”分類,在這個分類下面還可以細分,拿高端單瓶白酒為例:還可以細分:大于800元一個小類、300元到800元一個分類,200元到300元一個分類。當然低于200元的就歸到單盒白酒這個類里面了。這樣細分下來,你在做品類管理和單品分析時就能有一個很好的把握。
另外在我們民營零售企業里經常見到的錯誤,就是商品資料維護混亂,把A小類的商品資料維護時維護到B小類,有的甚至跨大類維護,人家本身是A小類里面的商品,在A小類里面人家適銷指數還不錯,但是因為我們的采購或者微機員(沒有實力搭建采購體系的更小微零售企業都是用微機員)商品知識不強或者應付工作,把該商品維護到B小類里面了,在B小類里面它可能屬于淘汰商品了。所以因為我們的馬虎分類,可能就扼殺了一支很好的商品。諸如此類從源頭上就出現問題,你說對于我們的品類管理還有多大的意義呢?
障礙三:缺少流程,營采之間配合度差
當前有很多零售企業是營采兩條系統相互指責,這種內耗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效率,同樣這種相互之間的不默契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品類管理工作。試想采購根據消費趨勢,主推一類商品或者一支單品時,談判、進貨、出DM單,到最后到了門店店長不重視,給他一個很差的陳列位置,也不抓現場促銷。你可以想象到這支商品最后的結局,過上一段時間變成了大庫存又需要退貨或者打折處理,勞民傷財。隨著現在民營企業商品意識增強,未來會有更過的“現金自采“類型的商品,如果缺少流程,那么這個損失就大了。因為這種現象導致的商品滯銷或者大庫存,你能說是采購采的問題嗎?這樣在做單品分析時意義在哪呢?那么對商品是這樣,對于一些上升趨勢的品類如果營采之間不配合同樣也是這樣,只有營采協調,共同發力,這個品類數據分析起來才有意義,才能更好的去做好我們的品類工作。
障礙四:權限問題導致品類管理滯后
你的店長去聽品類管理課,店長聽了后那是一個熱血沸騰,感覺終于找到了困惑自己多年問題的答案了,感覺到提升自己門店的經營管理水平又有新門道了,又找到新方法了,但是回到自己門店這些新方法不能用,為什么呢?根據品類知識調陳列自己沒權限,要和營運部打申請;調整銷售不好的堆頭沒有權限,堆頭被供應商給買斷了,還簽了6個月甚至更長的合同;處理滯銷商品需要給采購打申請(清倉或者退貨),打了申請N年還下來,老板還在逼著寫庫存周轉天數長的原因;去市調發現自己門店商品售價比競爭對手低很多,這樣白白損失毛利不應該啊,然后打申請提高售價,采購回復你系統不支持單店調整,區域之間售價有差異,在你區域有優勢,但是到另一區域我們售價還比當地競爭對手高呢;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因為權限問題導致我們課堂上學習的品類管理知識黯然失色,無法實施。
好了,今天談到這里吧,肯定很多朋友拍磚說:零售明家,這些我們都清楚,你就告訴我們怎么做吧?其實我想說的是,對于品類管理出現的問題作為老板或店長,你們都知道自己企業或門店問題出在哪里了?你們很多是安于現狀,不愿去和老板溝通存在的問題,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講,我們是問題的解決者,而不僅僅是發現者。因為我堅信在我們所從事的零售行業,因人因地因時因企不同,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永遠沒有最好的解決模式,只有最適合你自己企業現狀的模式。
加油吧!各位零售同仁們。
ben_cheng- 該帖于 2014-11-14 9: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