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訂單都從哪來?
四成靠搜索
現在大平臺零售業電商的訂單,有接近四成是來自搜索,也許通過類目去尋找,還有通過關鍵詞去尋找等輸入式的搜索。
三成靠發現
有大概三成的訂單的來自“發現”,比如美麗說和磨菇街這樣的發現式網站的崛起,是因為它對商品的組織方式、發現方式,更適合以往人們“特地去買一樣東西”的那種消費習慣。
它的商品的組織方式是功能、款式、特色,如:顯高、顯瘦、格子、流蘇這樣的一些功能性、情感性等感性的關鍵詞,更符合人們選一個東西的習慣和訴求。
未來所有的垂直類網站,都可能會變成一種發現式的購物網站,所有垂直型的社區,都需要跟商業沾邊,他們都會是發現式購物的一個起點。我們會發現購物的出發點,變成發現式的購物網站、社區。而購物的目的地,會變成那些交易平臺。這個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未來,超五成來自推薦
而在未來,更大的空間,會有一大半的訂單來自“朋友推薦”。大平臺的自然搜索量會縮減到二成左右。
以后大部分的人可能不會專門為買一個東西而去買東西。人們的消費會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發現了它;我們的朋友介紹了它;我們聽微博、微信朋友圈有人說起過它;于是我們買了。這就是現在70后、80后、90后的消費者正在發生的消費習慣的變化。
而母嬰行業,接下來很有可能會有一個垂直類的平臺出現的。做母嬰最核心的就是信任,非常適合做社區營銷、成交。
傳統電商的玩法做不好母嬰
但是事實上,母嬰電商到現在都沒有發現哪一家能夠成為類似于京東、聚美這樣的垂直類平臺品牌的趨勢。
原因是用過去的電商模式做母嬰很難——第一年是賠錢,第二不賺錢,到第三年剛剛開始賺錢時老顧客卻不買了。為什么?因為通常母嬰的目標群體,要么是0~3歲的嬰兒,要么是3~6歲幼兒,三年一個年齡層。
其實今天每一個做母嬰的人,都基本上具備了做0~6歲跨度母嬰產品的能力了,而且整個產業鏈和服務體系已經相對比較完整。母嬰行業的核心其實是,顧客用過這個產品,覺得好,只要顧客信你了,什么都好說,哪怕你是賣再大的牌子,口碑也比品牌更重要。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了“分享”“朋友推薦”等的消費習慣,即使這個人不買你的東西,她也會通過她的社交推薦、帖子分享等行為,給你帶來源源不斷新的客戶。
過去一個人的傳播力是有限的,在早期的論壇時代,平均一個人可能傳播十個人,但是在今天微信、微博這樣的時代,其實一個人可能傳播幾十個人,上百個人,甚至上千個人。母嬰在移動互聯網加社區的時代,其消費者的傳播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老的顧客是很容易變成新顧客的銷售員的。
所以我非常非常期待母嬰將來會出現一個大的基于移動電商上的類似于聚美或者京東品牌的出現,很可惜,我們現在根本沒有看到,因為現在大部分做母嬰的商家還是原來傾向往集中入口買流量,還沒關注垂直社區和去中心化。來源: 第一營銷網
- 該帖于 2014-11-29 9:5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