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似乎并沒有給佳兆業帶來新氣象,年底前已經深陷深圳房源被鎖、年底停牌、人事變動等各種麻煩中的“黑馬佳兆業”再次陷入更加難解的危機。
距離2015年1月1日的貸款違約僅5天,風暴再次降臨佳兆業。1月6日一早,佳兆業披露,深圳龍崗區的兩個市區舊改項目的兩名項目伙伴稱佳兆業已違反項目合作協議,合作協議將終止,佳兆業需退回該項目合作金額人民幣12億元(相等于約15.201億港元)的費用。《中國經營報》在1月6日中午致電標普,該行的分析師稱:“就目前的深圳合作伙伴要求退款事件,已經將佳兆業集團評級從BB-降至SD(選擇性違約)”。
1月6日晚,有知情人士稱,深陷違約門的佳兆業董事會1月6日下午最后達成意見:破產重組,一切抵質押手續和債權主張暫停。對此佳兆業兩次矢口否認。1月7日,該公司多只離岸債券價格暴跌,1美元面值的債券價格已跌至40美分以下。
賬戶可能被凍結?
對于兩個合作伙伴的拆伙,有深圳資深市場人士分析稱:“一般而言,舊改項目的前期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動遷,這兩個合作伙伴可能是佳兆業前期引入的風投或者民間借貸。這類借款利率較高,且時間短,約為一年。”
以此推測,此次合作伙伴“落跑”的合作項目可能為該公司近一年內的舊改項目。
為此,記者查閱《2014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計劃第四批計劃》發現,在深圳2014年10月公布的草案中,20個單元尚有5個項目未獲批,而佳兆業國承置業(深圳)有限公司申報的華為科技城15城市更新單元位于其中。
“一般而言,企業的危機來自于經營風險和政治風險。經營風險大部分取決于市場,一段時間便會過去;而此次佳兆業攤上的是不可預見的政治風險。”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稱。
“若按照佳兆業以往的做法,會拿銷售回款還舊改前期借款。如今,佳兆業在深圳的項目全部被鎖定,項目國有土地相關申請及批核程序也已被暫停處理。項目開發遙遙無期,還款無法得到保證,合作伙伴開始著手將合作金額收回。”
而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則另有看法,其認為兩個合作伙伴更怕因為佳兆業而受到政治上的牽連或者因佳兆業無法完成項目,最終被卷入訴訟泥潭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佳兆業自1月1日貸款違約以來,再次被“催款”。1月1日,佳兆業曾公告稱,已接獲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通知,于2013年8月2日佳兆業作為借款人與匯豐簽訂了4億港元定期貸款融資,但由于前主席郭英成辭任觸發了匯豐融資協議項下的強制性提前還款條文,佳兆業需于2014年12月31日償還匯豐融資協議項下所有貸款連同其應計利息。截至公告日,佳兆業未能償還匯豐提供的4億港元融資貸款,并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受此影響,投資者已開始用腳投票。外電數據顯示,佳兆業一筆2018年到期的債券價格,從去年年底的70美分開始下跌,截至2015年1月7日,已跌至34美分。另一筆2017年到期的債券價格也跌至39美分。佳兆業事件令投資者惶恐不安,搜狐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搜易貸也于同一天發表聲明,稱與佳兆業合作的投資產品如果出現違約,搜易貸將代為支付投資者本息。
“就算佳兆業的負債較高,但是公司賬面依舊會存有一定的經營現金,不至于還不上匯豐的4億港元促及貸款違約。”
另有熟悉佳兆業的市場人士大膽猜測:“很可能目前佳兆業因為郭英成出事,公司的資金已經被凍結,無法動用流動資金。”
欲借破產重組“死遁”?
相對于因賬戶被凍結而無法償債的推測,1月6日晚佳兆業的破產重組傳言則被視為機智的“死遁”。
1月6日晚,有知情人士稱,深陷違約門的佳兆業董事會1月6日下午最后達成意見:破產重組,一切抵質押手續和債權主張暫停。
隨即,記者致電佳兆業,其回應稱:“下午并沒有召開董事會,尚無關于破產重組的消息,如果有其他決議將會發公告。”隨后,佳兆業的官方微信緊急澄清,次日一早,佳兆業在港交所掛出正式的澄清公告。
雖然佳兆業兩次矢口否認“破產重組”事宜,但市場上各路人士的“猜測”依舊。
據了解,所謂破產重組是指當企業資不抵債時,管理層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 一般情況下面對管理層的發難,債權人很難不讓步。因為,如果不同意管理層前期提出的重組方案。而經法院申請的破產重組一旦批準實施,則債權人就不能向破產企業催逼債務,等待漫長司法程序。如果私下與管理層達成重組協議,企業有可能度過蕭條期,產生出豐厚的利潤。
“但大股東生命人壽未必會同意‘破產重組’,一旦立刻讓佳兆業破產,實施財產清算,企業的財產可能所剩無幾,生命人壽此前的大手筆抄底投資將化為泡影。”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如此分析稱,“這樣或許可以促使生命人壽為佳兆業斡旋。”
“倘若進行破產重組,佳兆業在深圳的諸多舊改項目可能將會折價出售給像招商、深業、振業這種對舊改有興趣的國企。屆時,不管是佳兆業和深圳政府都會‘虧’掉一大筆,這都是雙方不愿意看到的。”
佳兆業的“連夜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顯然佳兆業此次的危機并不始于此亦不止于此。
2014年10月,深圳官員蔣尊玉被查,佳兆業董事長郭英成亦被傳接受調查。隨后,深圳佳兆業悅峰、佳兆業中央廣場一期與三期、佳兆業假日廣場、佳兆業新都匯家園、福田佳兆業中心以及山海美域花園共計1500套房源被鎖定,均將無法辦理網簽手續計入銷售額。
事件進一步惡化,2014年12月11日,佳兆業遭深圳國土局鎖定的地產項目擴展至13個,基本已經囊括佳兆業于深圳大本營的全部可售房源。換言之,占佳兆業總業務近三分之一份額的深圳業務基本處于停滯,既不能進行銷售回款,也無法進行抵押融資。
僅十余天后,佳兆業爆出人事變動,執行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譚禮寧以及首席財務官張鴻光自2014年12月29日起雙雙離職。
高管離職僅三天之后,佳兆業為套現投資,增加現金流及一般營運資,“狠心”將上海新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股權及股東貸款作價12億元賣給深圳大本營的對手萬科。
進入新年之后,佳兆業再次迎來“開年黑”。有數據顯示,僅在2014年12月一個月內,佳兆業股價暴跌約50%,單月跌幅創最高紀錄。其與匯豐的5億港元融資違約,曾經的項目合作伙伴也與其終止合作,并要求退還12億元合作金額。
雖然據佳兆業估算,統計出售事項的代價、股東貸款金額、上海青灣兆業的投資成本、相關交易成本及稅項等項目,估計可因出售事項錄得收益約877.6萬元。但這筆金額似乎未能解其燃眉之急。
數據顯示,佳兆業共發行7筆債券,未償還金額達24.8億美元,美元債占78.6%。并據佳兆業2014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該公司于2010年發行的總額為15億元的可換股債券將于2015年12月到期。同時,佳兆業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總借款達到了297億元,其中,需在1年內償還的為60億元,需在2年以后5年以內償還的則為47億元。
券商的“病危通知”
隨著佳兆業愈演愈烈,以及層出不窮的狀況,不斷有評級機構下調佳兆業的投資評級。
在1月2日發布的評級報告中顯示,穆迪將佳兆業的公司家族評級和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1下調至B3,評級仍位于下調復評名單。穆迪副總裁梁鎮邦分析表示,此次評級下調反映對公司重要高管辭職的擔心,或加大了深圳項目遭限制和暫停之后,該公司應對業務中斷能力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穆迪還強調,如果深圳的限制措施不能消除,或者兩位高管職位在今后幾周不能填補,佳兆業的評級可能進一步下調。如果公司流動性狀況或融資渠道出現進一步惡化跡象,其評級也將面臨壓力。
此外,野村證券近期的報告亦將佳兆業投資評級由“買入”下調至“減持”,目標價更由4.15元大削70%至1.23元,2015年至2016年的核心盈利預測因此下調29%至37%。
與此同時,另一評級機構標普亦表示了對佳兆業的悲觀預期。其稱,佳兆業集團深圳若干個項目被政府限制銷售后,2015年銷售前景和融資能力以及流動性狀況恐會明顯惡化;此外政府對佳兆業集團相關審批的暫停將拖延該公司深圳的項目建設和開發,以及未來的拿地行為,影響或將在長期內拖慢該公司的增長,削弱其流動性。
“就目前看來,高管層持續震動和債務危機讓佳兆業的前景更不明朗,公司何時能走出危機難以預期。”觀察人士認為。
記者在1月6日中午致電標普時,該行的分析師稱:“就目前的深圳合作伙伴要求退款事件,已經將佳兆業集團評級從BB-降至SD(選擇性違約)。未來還將會密切注視佳兆業能否還債,不排除進一步降低評級。
(中國經營報 黃小音 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