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多半年來,我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看歐洲,歐債危機幾年來還沒有結束,新一屆政府上臺后,希臘面臨全面違約的可能。
以中國、俄羅斯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增長放緩和下滑的趨勢。尤其是俄羅斯的盧布危機,影響可能會超出預計。
全球股市處于下跌趨勢(中國股市除外,中國股市和經濟無關)。
以煤炭、石油、鋼鐵為代表的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價格一路下跌不止。
通貨開始緊縮。
現在看來,除了美元,其他主要貨幣日元、歐元、人民幣、盧布等都在貶值。
這種情況說明,全球性的經濟萎縮,生產開工不足,需求不足,債務危機還在越演越烈。
煤炭價格下跌,有人說新能源替代作用。但是石油價格腰斬呢?新能源企業現在危機四伏,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幾乎破產,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手重組。
沙特和阿聯酋都不同意石油減產,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石油并不過剩,是需求不足,我覺得這句話是客觀的。
歐盟在準備貨幣放水,試圖通過通脹來抵抗通縮。中國2014年底批準了10萬億的投資刺激計劃。這些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緊張形勢。
現在看美國經濟似乎是一直獨秀。但是美國不是救世主,美國股市并不樂觀。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最大的受益者,如果全世界感冒,美國也難以獨善其身。美元的升值不完全是美國經濟上升的體現,也是日元、歐元、盧布、人民幣等貨幣主動或者被動貶值的結果。
全球經濟的冬天可能真的要來了。
我不贊同抱團取暖的說法,我也想象不出來誰和誰抱?怎么個抱法?能不能給個指引?自由市場經濟的頑癥,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企業扭轉不了世界經濟大局。
比如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面臨的調整,這是資本趨利、盲目供給引起的,最后還要靠市場自己調節回來。誰也不能硬來,不頂用。
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文章中和大家討論過在經濟下行期如何應對。
裁員是一個普通常用的手段。現在人力成本那么高,不裁員不可能的。順便看看能不能找些機器、電子設備把這些崗位替代了。華潤萬家使用電子標簽,說可以節約三分之一的人力,我看能節約五分之一就很不錯。設備越來越便宜,人越來越貴,尤其是低層次的工作,盡量用設備代替吧。
關店也是一個選擇,也可以適當放慢拓展速度,保持現金流充足。大家今年看見不少連鎖商業整體出售,那也是不失為一種聰明的辦法。尤其是經濟高潮時期沒有賺到錢的,現在更不能扛著長期虧損不是?
有的未建項目,能拖一拖的就拖一拖,不要急于上馬。在建項目,走一步看兩步,一看二慢三通過,著急蓋好了,還得招商運營,現在的大環境,免租金都不一定好使。
我建議一些商業地產,原來聘請外面的銷售團隊的、招商團隊的,不妨嘗試自己銷售,自己招商。反正這個情況,誰來都不好弄,不妨趁機組建、培訓和錘煉團隊。經濟高潮總會到來的,一旦來臨,搶得先機。
超市、百貨所謂旺季抓銷售、淡季抓管理。這個長淡季正是一個反思和審視企業內部管理經營機制的好時機,與其在狂風巨浪中亂撈一氣,不如退而結網。如果企業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苦練內功,積極提升管理經營水平,主動調整業態和商品結構,出水才見兩腳泥,經濟高潮到來的時候,就是開花結果的時候。
(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張青山/文)
- 該帖于 2015-1-14 17:0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