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安萬達廣場關閉百貨賣場為標志,顯示商業地產發展陷入一定的困境。開張僅僅不到兩年,種種情況表明人流量不足,整體銷售業績欠佳,萬達這個商業巨無霸不得不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將合同期尚未到期的商戶勸退。曾經,百貨賣場為萬達廣場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現實面前,不得不以提前終止合約來重新定位。據說,萬達廣場百貨賣場將轉為娛樂項目等互動體驗式場所。
萬達這次重大調整還不僅僅是長安一家分店,多家萬達廣場都將同時進行類似方案。
實際上,遭遇項目轉向的百貨賣場豈止萬達廣場?在南城,喜伴超市、國美電器這些熟悉的賣場之前都有關門停業。更多的興建商業街、臨街店鋪出售難、招商難、經營難是當前傳統生意的基本特征。
而一個被業界忽略的現象是,商場越來越多,前來購物的人卻越來越少,網購的方便、低價和選擇面廣,將商場的人們拉到了互聯網,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傳統百貨賣場遭遇著斷崖式的市場下跌,并且看不見止步的希望。
賣場的式微,導致越來越多的鋪面空置,進而牽連到商業地產發展受阻。處于自身的利益,盡管商業地產過剩的話題鮮見公開傳播,但是隨處可見的控制商鋪、寫字樓租金萎靡不振等等現實狀況,讓人感受到商業地產陷入低谷之中。這與住宅項目存在大量剛需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前,商業地產依然處于擴張的高峰期,僅僅在市中區,就有多個商業綜合體在全面開工建設,而這些所謂綜合體,百貨賣場、門面、寫字樓等傳統的構成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專業人士認為,商業綜合體的大量出現,一方面對于城市商業形象轉型升級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另一方面或也存在著過剩的風險。
在一些賣場內,兒童游樂項目、娛樂項目、餐飲項目開始成為重要的經營內容,但是這些互動體驗式消費場所畢竟發展空間有限。如何進行錯位經營,避免面對面的同質化競爭,大力引入文化、體育、室內探險、互動節目等等,是業內人士需要正視的問題。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