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3天,《智取威虎山3D》的票房已達8.14億元,高票房既要歸功于徐克出品的質量保障,也不能忽視3D技術對于影迷的吸引力。3D技術作為電影發展史中的一項重要變革,給影迷帶來更為刺激的觀影體驗的同時,也讓從業者看到了商機。只要增加3D版本,票房就可以至少提升1/3,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連故事片都要玩兒3D。若僅出于利益考慮做3D,那么最終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現象觀察砸錢轉制只為叫高票價
3D電影的高票價是吸引影視公司加強制作的原因。以北京的電影票價為例,一張黃金時間段的3D電影票價為120元,2D電影票價為80元,團購非黃金時間段的3D電影票大約為60元,而2D電影票只需花費40元就可以購買。一部電影,推出3D模式可以提升1/3的票房,使得越來越多的電影制作人對3D影片格外青睞。
3D制式也為拉升電影票房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一位影院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國內觀眾對3D電影十分熱衷,還有一些年輕人非3D電影不看,為了擁有更多的會員,我們也建立了3D影院,也會增加3D電影的排片量。”
目前3D影片制作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兩臺3D相機拍攝出左、右眼影像,另一種是通過數字技術對2D影像進行后期處理,制作出左眼及右眼用影像。許多影視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并沒有直接拍攝3D制式,而是通過拍攝一部2D電影進行后期加工完成3D轉換。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拍攝一部3D電影和轉一部3D電影的價格差其實非常驚人,“轉一部3D電影最多花費600萬元,但拍一部3D電影至少要花費6000萬元的制作費,很多電影制片方為了降低成本都會選擇對電影進行后期轉換”。
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轉制3D電影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影片的質量,很難達到3D電影的制作水平,觀眾也會將其與引進的3D電影進行比較,如果市場上的轉制3D電影不能得到遏制,將會嚴重影響國產3D電影的發展。
粗制濫造難成票房保障
3D只是電影的一種技術手段,也難以成為票房保障,其作用在影片的質量方面錦上添花,而不是被拿來當做噱頭、賺票房的工具。某院線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真正的好電影不是靠轉3D出來的,而對于一些粗制濫造的3D影片,觀眾也不會買賬”。
統計數據顯示,在國產3D電影中,動漫電影已經成為了主力軍。“動漫電影對3D技術的要求更高,而且長時間佩戴3D眼鏡對孩子的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很多家長其實都不喜歡帶孩子進3D影廳。”陳少峰強調。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肖永亮看來,多數國產3D電影未達到人們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技術水平有待提升。“有些電影制作人不了解如何把握3D電影的制作,其實3D特效是應該與劇情相融合。”
擴大國產3D電影的影響力,還需要不斷豐富電影的類型。“在美國獲得高票房的3D電影普遍為科幻題材,但是由于目前國內的科幻題材電影數量較少,想要大幅度提升我國的3D電影票房以及技術水平,需要加強對科幻電影的投資與制作。”陳少峰強調。
雖然電影票房呈逐年增長態勢,但由于3D電影的制作經驗不足、技術水平相對不高,降低了人們對國產3D電影的信心。業內人士認為,大力發展國產3D電影,不僅應該增加故事情節的創新,多拍攝科幻類題材的電影,還需要培養相關技術人才,增加與海外制作團隊的技術交流,通過聯合拍片的方式提升我國3D電影的制作水平。
記者調查2014年28部國產3D近半數都是動畫片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在院線上映的228部國產電影中,共有28部影片推出了3D版本。其中,動漫電影11部、動作電影9部、驚悚電影4部、愛情電影2部、其他題材2部,各種類型的電影都開始搭上了3D這趟順風車。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只有近兩成用戶愿為國產3D電影埋單,超八成用戶認為國產3D電影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
盡管3D電影已經成為電影市場的銷售法寶,很多年輕消費者熱衷于觀看3D電影,片方為滿足市場需求、吸引觀眾紛紛推出3D制式。但是很多電影在題材的設定上,使用2D觀影模式已經完全能夠滿足人們的要求,推出3D模式對影片的觀影效果沒有太多的提升,況且3D電影的高票價,有時候也會讓消費者“望而生畏”。
云幕影業官網:http://www.gdyunmu.com
24官方咨詢熱線:4001 127 128
電話:0755-33653552
傳真:0755-33696996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藍小姐
電話:18689201990
QQ: 33045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