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逆天了,簡直有點“大逆不道”啊。
昨天淘寶網針對國家工商總局發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一事發表公開聲明,聲稱歡迎公平公正的監管,但反對不作為、亂作為、惡作為。
看來,阿里的矛頭所指,可是中央部門啊!
淘寶表示:“針對劉紅亮司長在監管過程中的程序失當、情緒執法的行為,用錯誤的方式得到的一個不客觀的結論,對淘寶以及對中國電子商務從業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決定向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投訴”。說法還義正詞嚴呢!
那個引起淘寶憤懣的《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稱,中國主要網上交易平臺的抽查顯示正品率為58.7%,淘寶為37.25%。
對此,淘寶大不買賬,并向網絡監管司司長劉紅亮發出公開信,對抽檢樣本、邏輯、程序違規等提出質疑。28日,淘寶又發官方聲明,稱淘寶也是假貨這個階段性問題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方。“但我們愿意承擔起打擊假貨的責任”,“熱切期盼監管部門入駐淘寶,并愿意全力配合”。
淘寶言之鑿鑿:我們希望監管能夠看到數百萬年輕人的艱難創業、嘗試和創新,與我們一起共同攜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來解決問題,陳舊的思想和方法可能會扼殺創新。——看似官腔,但鋒芒力透紙背。
“請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試圖站在道德高地。
看來,除非逼到墻角上,惹毛了,要不不會如此發狠。
阿里真要逆天啊,這一官一企要死磕么?
——面對爭執,工商總局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下發了《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審查不力、銷售行為管理混亂、信用評價存有缺陷、內部工作人員管控不嚴等5大突出問題,并對阿里巴巴集團提出相關工作要求。
受此影響,阿里巴巴(BABA)股價周三下跌4.36%,市值蒸發了110億美元(合687億人民幣)。淘寶與國家工商總局就網絡交易商品產生的爭議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另一方面,屋漏逢雨,雅虎周二宣布將剝離所有阿里巴巴股份,對阿里股價施壓。
阿里巴巴市值一夜蒸發680億 。
今天媒體又爆出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網絡監管司司長劉紅亮稱,“你一年處罰千八百次甚至幾千次,我覺得太正常啦!每天三千萬的交易,你就按百分之一來算吧”。
工商總局打假,為消費者“請命”�?床怀鍪裁床缓�。但這個數據好像有點不好理解,起碼這種說法讓人多少有點不知所云,或者是多少讓人有點那些以往常說的“被什么什么”了的感覺。
但是,一個三方平臺,假貨自然是不太好管的,取證、執法,這些貌似都不是淘寶的權限。淘寶能做的,只能是按照充分確鑿的證據使不法網店關店、下線。
不過我一直在想,那么多假貨,工商局平時治理得怎么樣?那些藏在門店里的呢?那些假貨源頭呢?針對這些,過去有多少部門選擇了失明或者無效監管?
還有,自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就一直普遍的現象,一直未有明顯變化,現在,連消費者都改變消費“基因”了,——要不,會有工商總局說的62.75%都是假貨、而淘寶依然備受追寵?
難不成,中國人真是被假貨、山寨商品錘煉成了銅心鐵肺、百毒不侵的民族了?果真如此,那倒是人類之幸啊!
不過,這次事件,圍觀者很迷茫,但有一點對很多人來說卻很明白,一貫小心翼翼、在復雜的環境中左突右沖長大的中國民企資本,既要在陽光下裸身前行,又要在慘烈競爭中貼身肉搏,那就只能要求公權力也得暴曬在陽光下,不能向沖動的公權力低頭了。
這也許讓人有點受不了,不習慣。
學者胡釋之評價說:淘寶敢于公開和監管部門講道理、辯是非,是一個很有進步意義的標志事件。掌握生殺大權的監管部門官員,對企業來說,向來都是巴結逢迎還來不及的對象,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就吃不了兜著走,哪還敢與之講什么道理?所以,通常的情況是,哪怕是旁人和輿論都看不下去了,當事企業自己一般都還是會選擇忍氣吞聲,想以妥協換得日后的安寧。
這樣的結果就是權力越來越任性�,F在淘寶敢于站出來為自己鳴不平,是有擔當的表現。都說要管住亂摸的權力之手,但如果被摸的企業一點說不的擔當都沒有,甚至投懷送抱,如何叫人不亂摸?
權力部門若覺得淘寶這樣做有些傲慢,怕是先要反思自己是否落后,官老爺思維太重。
建設法治社會,依法治國,路途維艱。依法行政,首當其沖,哪怕是選擇性執法,也是法治社會的攔路虎。所以,阿里今天的行為,潛在深遠的效應已經超越事件真相,當為法治建設觀念轉變之經典參考案例。
不管事件結局如何,希望淘寶事件催生一種新常態:在法治公正的光線照射下,不管企業是否長大了,當以今日之阿里為轉折點:企業,不能再跪著掙錢了。
2015.1.29
0374CHG- 該帖于 2015-1-30 14: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