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特約評論員:一家商場,如果它的假冒偽劣商品高達60%,那么等待它的結局就不難想象,即使不被立即查封,至少也要被罰得傾家蕩產。
但在線上,電商巨頭假貨充斥,欺詐橫行,官方雖不再坐視不管,卻查而不處,令人費解。
國家工商總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網購商品抽查結果顯示,淘寶、京東、天貓、1號店等主流電商平臺正品率僅為58.7%,最大的平臺淘寶網假貨率高達63%。其中,假手機逾7成,涉及小米和三星兩個品牌,三星手機100%為假貨;玩具、服裝、化妝品并列“假貨排行榜”第三位,假貨率33.33%,即每3件貨品就有一件是假的。
相信這個結果會令無數人大跌眼鏡,以各行各業顛覆力量自居的電商,風光無限、極盡高大上的電商,原來一直干著騙人、坑人、害人的勾當!
如果說“貓狗撕逼大戰”只是低俗的炒作,尚屬道德調節的范疇,那么如此這樣大面積、高頻率的售假行為,則明顯涉嫌違法甚至是犯罪,理應受到應有懲罰甚至是制裁,這是法治時代、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
假冒服裝、手機損害的還只是消費者個人權益及合法商家的利益,劣質的兒童玩具、化妝品則有可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或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而假冒的農藥化肥則有可能導致大面積的農作物歉收甚至是絕收,還會對土壤、種子帶來嚴重危害,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帶來大量的社會問題。
這不是危言聳聽。央視報道,一家銷售著名品牌史丹利品牌的化肥的淘寶店鋪,自己聲稱獲得了公司授權,賣的都是正品,但據工商總局監測,所謂的“正品”全部為假貨。隨著我國電商巨頭一窩蜂地“下鄉”,未來類似的坑農、害農事件有可能集中爆發,極大的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安全。
官方從過去的不聞不問到如今的監測、曝光,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沒有配套的處罰措施,不讓這些電商巨頭為其違法付出代價,就難以遏制假貨猖獗肆虐的勢頭。依法對電商售假行為進行處罰與支持電商發展并不矛盾,而有助于電商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否則等消費者完全清醒過來,電商或遭遇毀滅性打擊。
但指望依靠電商企業的自律或要求“消費者擦亮眼睛”,是不現實的,也是管理部門的不作為和失職。
這一點,或可從阿里對待假貨的態度可知。
在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面對售假指責,馬云強硬回應稱“說假貨多的人基本在淘寶上沒買過東西”,并表示“你想25塊錢就買一個勞力士手表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你自己太貪!”先是否認淘寶假貨多,接著把買到假貨歸罪于消費者的“貪”,這就是常常把社會責任、社會貢獻掛在嘴邊的中國首富、世界互聯網大佬馬云對待假貨的態度。
隨后,在工商總局組織的第三方檢測、質檢總局的突擊中,在央視多次的電商售假報道中,淘寶、天貓每次都“榜上有名”,終于阿里坐不住了,由阿里首席風險官邵曉鋒出面“高調打假”。
但是,阿里的打假,更多的是在曬“成績單”,表露出自己也是假貨的受害者的委屈感,而且,由首席風險官出面,也證明了阿里所謂的打假,不過是對央視一再曝光的回應,屬于典型的“危機公關”行為。
最大的電商企業如此,其它的平臺雖不一定“有樣學樣”,但說都在看著執法部門如何處置阿里,恐怕也沒有太大的語病。
我國并不缺乏對商家制假售假行為進行打擊管理的法律法規,但為什么幾乎所謂的電商平臺都涉嫌售假卻很少聽說有誰受到相應的處罰呢?老笑猜想,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電子商務是新興行業,各級政府都在倡導推動大力發展;二是阿里是全球知名的明星企業,馬云是炙手可熱的風云人物,是出入達沃斯論壇等高端場所的“商界領袖”,有“刑不上大夫”之嫌。
如果是這樣,那真是中國法治的悲哀,市場經濟的悲哀!信息經濟是新興經濟、發展方向不假,但縱容電商售假是破壞而不是保護而是毒害信息經濟的發展,如果任由電商售假泛濫,大多數消費者都喪失了信心,信息經濟又如何發展?如果因為阿里是在美國的上市公司,馬云是頭頂無數光環的世界名流而不敢對其下手,那更是“選擇性執法”,違背了市場經濟公平公正的基本法則。
美國經濟之所以現在一枝獨秀,老笑以為是拜強大的市場力量之所賜,克林頓主持時期,美國政府一度要分拆微軟以避免其壟斷市場,這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市場法則,這樣健康的市場自然會形成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但現在美國人對阿里嚴重的售假行為不聞不問,是因為阿里95%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它侵害的是中國人的權益,破壞的是中國的市場,美國人賺錢之余,高興都來不及,又哪里會多嘴多舌?
對無數處在困境之中的實體零售企業來說,電商售假也最大的不正當競爭。電商向以“低價”、“超低價”為噱頭,將守法經營的百貨店、超市店沖擊得七零八落,原來,它主要不是依靠減少環節、優化供應鏈來降低成本,而是倚重售假來獲得不正當競爭優勢,這不是以先進取代落后,而是劣幣驅逐良幣!
當前,“法治”、“公正”、“誠信”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3個關鍵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如果不依法查處電商平臺愈演愈烈的售假行為,這一切豈非停留在紙面上?是時候展示我國執法力量公平公正的時候了!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 老笑/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