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篇文章是寫蘇寧應對京東的,……怎么卻成了京東搞淘寶了,……
感覺蘇寧好像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去追尋線上還是側重線下。
其實這兩方面并不沖突。線下被國美超越,雖然說國美改變策略側重于線下市場,深耕線下,包括優化線下系統,門店經營的細節,優化指標特別是財務指標,在主營品類中微調商品的結構等方面。
是,側重線下,減少線上的投入,使得報表利潤好看了許多,但是從營收來看,線下的收益依然增長較大。那我們的線下呢?只在不斷的拓寬經營結構,那么我們的主營業務呢?是不是他才是我們真正應當深耕的目標?就像永輝的生鮮,我們是否能把主營的家電做到極致?就像五星的特色3c產品。
我們在一些品類,例如特色3c商品是否可以學習樂城的模塊化管理。銷售排名靠前的家電,能否像樣板間一樣陳列?能不能做一個模塊,主營兒童業態。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二胎政策。兒童業態無疑是一個具有龐大市場需求的一個業態,特別是把市內游樂場,兒童購物,全面的兒童教育,兒童健康等多種模式集合成一個容易復制的模塊,以便推廣。
布局農村這一步走的很妙,但除了政策上取得支持和在農村取得品牌影響力外側重點是否可以在給農產品一個平臺上。盡管這方面,我們也在做,但是力度,太小。而這個方面也能取得更大的政策支持。是否可以在線上推出一個模塊,專門做農產品平臺,分自營和聯營兩個模塊,唯一需要保證的就是品質。
線上。仿佛我們更加迷茫,無論是已經成規模的天貓,還是已經資本運作成功的京東。我們現在做的,只是,無休止的價格競爭,甚至連槍口的方向都不知道該朝向哪。是一號店嗎?……好像是。他是唯一成規模的和我們同樣擁有實體店的電商。可我們線上主要面對的顧客群體呢?主體重合的還是京東吧。
或許我們可能會先把1號店打下去然后在利用實體店的優勢來對抗其他電商,以防1號店模仿。可我卻看不到后續操作。或許我們是要爭取線下的全品類經營,但同樣不該以沃爾瑪作為對手。即時要打一號店,也要有主次,也要有方向,也要有策略。要打,就要找出對手最薄弱的點下手。但之前,必須把自己的短板找出,并且完善。一號店的優點是什么?是沃爾瑪。但同樣,這也是他的軟肋。既然要和1號店打,那么我們就把聲勢造起來,誘導他們加大線上的資金投入,因為高福瀾時代的產物1號店柯俊賢一定會支持。我們存在一個很大的實體店優勢,那就是商品的保真。這可以使我們的優勢,也可以是我們打擊對手的武器。
可我們做了什么?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高端白酒。因為線下渠道的問題,白酒廠商不可能直接在線上直營,至少主品牌不會。致使酒仙網一類的供應商在線上平臺迅速發展,甚至京東的直營店也是酒仙供貨。我們也有。但品質呢?真假商品摻著賣,包括京東的家電商品摻雜返修商品。這是一個點,也可以把這個點無限的擴大成面。甚至成為黑洞。例如可以發起一個保護互聯網潔凈,網絡百點無假貨活動。吸引京東參加(無論他是否參加,這一局他都已經輸了)然后多點代入,買家向各地媒體反映京東的假貨問題,在網絡和媒體不斷放大。甚至315晚會。結果呢?至少資本市場方面,效果會成倍的放大,甚至我們可以利用。
其實競爭同樣是一個宣傳手段,對我們和京東來說這點認識的應當尤為深刻。但是打擊對手是一些手段,是小道而已,真正要做的還是強化自身。一個點一個點,一步一步的夯實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所有。
順便說一句阿里巴巴的首席風險官應當換了。
zaodaocao- 該帖于 2015-1-30 19: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