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工商總局發(fā)布“白皮書”、后是淘寶店小二叫板,一時間甚囂塵上,當人們還在議論孰是孰非時,雙方就已握手言和,看似一切又歸于風平浪靜,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這次爭論的焦點在于淘寶的假貨率到底有沒有到工商總局最初公布的62.75%,核心內容是假貨。
三四年前,在網上訂了一雙知名品牌的運動鞋,剛好后來住院,就讓同事捎到了醫(yī)院。同病房的一位中年女性得知鞋是在網上買的,貌似很專業(yè)地問:“是A貨吧?”我說了一個價格,她嘖嘖嘴:“這錢都能買雙正版的了。”當時,周邊許多人都把在網上購物當成撿便宜、買假貨的渠道,幾乎把網購和假貨劃上了等號。
有網購經驗的人都知道,網上有假貨,但不代表都是假貨,需要甄別對待。不能買到一個假貨,就認定網上全是假貨;甚至不能道聽途說,就認定網購的商品都是偽品。眼睛和耳朵有時會欺騙我們,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但是網上有假貨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多如牛毛的商品中找到符合要求的真品有時確實不容易。普通的消費者并不都是專家,他們也不具備鑒別商品的判斷力,也不具備判別商品真?zhèn)蔚幕旧唐分R。在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的情況下,只能蒙著眼睛過河,不知哪次會濕了鞋。
所以,消費者需要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購物環(huán)境,需要各方加強監(jiān)管,替消費者擦亮眼睛。
一件商品經過生產、銷售、購買三個環(huán)節(jié),就可直達消費者手中,假貨的流通渠道同樣如此。從生產到消費也要經過多個部門檢查、監(jiān)管,如質檢部門、工商部門。假貨危害的是社會整體信譽和消費者的安全,所以在假貨面前人人有追責的權力,人人都有責任向假貨“亮劍”。
生產商:這是假貨的源頭。如果生產商不再生產假貨,世界也就不會再有假貨這個類別。假貨之所以曾出不窮,是因為假貨有市場,能為生產企業(yè)帶來巨大利潤,所以才會有生產商鋌而走險。怎樣讓生產商不再生產假貨,怎樣讓這些假貨不流到市場銷售,怎樣讓假貨無處藏身,這都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銷售商:為假貨的流通蔓延提供了溫床。現(xiàn)在之所以網絡上假貨橫行,是因為網絡平臺進場審核失于嚴格。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實體零售商對商品的進場審核都加大了檢查力度,要求必須具備各種證件,其中質檢報告、品牌授權書更是必備的條件之一。資證的嚴格審核無疑會讓假貨無處藏身,而網絡平臺則未必能做到實體零售商如此嚴格的審核程度,所以才讓假貨有了銷售的機會。
但也應看到網絡平臺的監(jiān)查力度。一次,在淘寶一家店鋪買一套絕版書,買到后一看就是明顯的盜版,立即投拆,也有其他消費者反映這個問題,沒多久這家店鋪就被關門大吉。可見,網絡平臺也建立起了監(jiān)管的制度和流程。
消費者:假貨的縱容者。在烏鎮(zhèn)舉行的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上,馬云說:二十五塊錢就想買一件勞力士手,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你自己太貪了。馬云過于直白的表述,描繪了個別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當網絡售價與官方價格差距遙遠時,其實有理由有必要考慮一下商品的真?zhèn)巍R晃慌笥咽琴Y深淘寶用戶,她的淘寶經是,如果新款、又是實際價格的四折以下,并且不是天貓店還主動送運費的,這些她都要甚重考慮一下,可能會存在假貨的隱患。
對生產企業(yè)而言,生產假貨說明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缺乏自創(chuàng)品牌的能力,企業(yè)目標是短視而近利的,缺少長遠目標的設定和規(guī)劃;對銷售商而言,無視假貨,就如同允許污水滲進自己的田地,早晚會影響到收成,到那時良田淪為貧地,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后悔也只能晚矣;對消費者而言,“質本潔來還潔去”,支持正品就是支持自己,讓假貨無處遁形,如果有一天徹底沒有了假貨,那將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消費者的選擇也會輕松無比。
現(xiàn)在,需要多方努力,需要全力配合,需要從頭至尾全力監(jiān)管,共同贏造一個讓假貨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環(huán)境,還世界一份清潔和安靜。
(聯(lián)商網專欄作者 柳二白/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投稿聯(lián)商網 《觀點約架》第八期 專題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柳二白- 該帖于 2015-2-3 11:2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