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擁有一套房,就有可能成為麥當勞餐廳的合伙人,這種誘惑對于從小吃慣了漢堡和薯條的年輕人來說,應該是個不小的誘惑。但是,經營一家麥當勞餐廳可不是光掏200萬加盟費就能搞定的。
外資餐飲巨頭麥當勞為了加速在華擴張,早在去年年初已經將加盟費用降至了200萬元,并喊話要到進今年年底將加盟店數量擴張至500家。只是這個低門檻加盟計劃實行一年來,麥當勞遭遇了食品危機、區域加盟商出現股權糾紛等意外,門店擴張數據似乎也并不能令人滿意。
面對肯德基、德克士等競爭對手的不斷突進,在華市場舉棋不定的麥當勞已陷入困境,本土化戰略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加盟商的煩惱:200萬只是前期投入
在2015年中國傳統農歷新年的長假還未結束,多個貼吧和朋友圈便發出了麥當勞將在中國多地舉行特許經營說明會的宣傳函,而低至200萬元的加盟申請費用更是引發觀者無數。
不過,來自麥當勞加盟商群體的實際感受或許能給那些急于躍躍欲試的人降降溫。王先生是一家上海麥當勞門店的特許經營商,他于2014年經過層層篩選和面談以及長達9個月的培訓后,終于獲得了門店的經營權,但是經營至今,用他的話說,“所謂的200萬是遠遠不夠的,這200萬元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前期投入”。
麥當勞在2014年年初已經將特許經營門檻降至200萬元。據網易財經了解,如果個人要申請加盟一家麥當勞門店,申請時個人要至少擁有200萬資金或等同現金的股票、債券,包括房屋等可以變現的資產。一次性支付200萬元后,被特許人將得到的是一家現有麥當勞餐廳的10年運營權。
據了解,春節以后麥當勞將在中國多地舉行特許經營說明會全部為個人特許經營,雖然相比2014年,麥當勞開放的個人特許經營省份仍然集中在廣東、四川、湖北、福建、上海,但開放的城市已經下放至上述省份的二三四線城市。
王先生最初的入局即是從去年2月份參加特許經營說明會開始,“去的人非常多,據說報名的第一個星期參加說明會的名額就滿了,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都是沖著200萬這么低的加盟費去的”。
如今店開起來了,才發現事實根本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王先生向網易財經算了這樣一筆帳,在實際進入門店運營后,還需要一筆不小的流動資金以保證門店運營,在加上房租、水電、員工工資、各項雜費以及每個月需向麥當勞公司繳納的特許經營費、系統費和廣告促銷費,剩下的遠沒有當初想象的那么多。
麥當勞加盟部相關工作人員也向網易財經指出,申請人將要投入的至少200萬資金是申請人“托管”一家現有麥當勞門店一次性需要付出的前期費用,包含購置廚房設備、招牌、座椅、裝飾,特許入門費以及保證金3部分內容。
“餐廳經營由被特許人自負盈虧,麥當勞不保證任何形式的盈利和回本,而餐廳日常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則是被特許人另行準備,租金、物業費以及門店工作人員的工資也由特許經營人自行承擔,此外被特許人每個月還需繳納特許經營費、系統費和廣告促銷費”。
在華發展緩慢 加快加盟店擴張
作為全球性的餐飲集團,麥當勞公司于1990年進入中國,但相比肯德基等國外知名快餐品牌在中國內地開放的加盟態度,麥當勞則相對謹慎,直到2008年,麥當勞中國才宣布開放針對個人的傳統式特許經營,而當時的特許加盟費高達800萬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麥當勞發展特許經營也表現得非常保守。到2011年末,在麥當勞中國地區的1300家門店中,只有6家是傳統的特許經營門店,占比甚至不到1%。即使到去年6月,麥當勞的傳統特許經營門店也沒有超過50家,而在很多場合被和麥當勞同時提及的肯德基,早在2013年底,其在中國的傳統特許經營門店就已經接近300家。
也許慢有慢的道理。中國餐飲協會某高層向網易財經指出,在麥當勞看來,許多中國的法制并不健全,麥當勞擔心其與加盟者要簽訂如加盟合同、許可協議、保密協議等合同協議無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再就是麥當勞方面擔心加盟者的經營能力不足,對麥當勞品牌形象造成傷害”。
如今加盟門檻降到200萬元,對于這家老牌餐飲企業來說顯然是大幅放低了身段。麥當勞中國向網易財經表示,麥當勞擁有超過半個多世紀的特許經營歷史,全球80%麥當勞餐廳為特許經營,“這是一種已被證明成功的共贏模式,我們將繼續擴大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傳統特許經營和發展式特許經營的規模”。
麥當勞中國內部員工向網易財經表示,從2014年開始,麥當勞的特許經營全面“提速”,僅在2014年下半年,麥當勞的傳統特許經營門店加盟數量就超過50家。而麥當勞中國則向網易財經表示,“麥當勞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有超過2000家餐廳,其中傳統特許經營和發展式特許經營門店約占15%”。而這個比例在2014年5月還是12%。
更激進的表態是,2014年,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大中華區區域總裁曾啟山向網易財經表示,“2015年,麥當勞在華的特許經營門店比例將從目前12%增加到20~25%”。也就是說,麥當勞加盟店的數量在今年年底要達到500家以上。
但是,一年提升10個百分點就是要增加200家加盟店,這個數據能否在今年完成還是讓人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餐飲公司的加盟模式,麥當勞在中國將一家成熟的直營餐廳整體轉讓給加盟者,而不是開設新的餐廳。你可以認為這是麥當勞在想法設法降低經營過程中出現食品安全事件的風險,但是也能理解為它是要掌控店址資源。當然,這種模式也可以加快推進特許經營門店的占比數據。
對于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提速,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主任李維華表示,麥當勞期望在中國市場加速擴張,但其傳統的直營店擴張方式需要巨大的資本,這讓麥當勞難以承擔�!芭c之相比,重啟個人特許經營業務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通過加盟者的一次性加盟費,將其先期建設餐廳時投入的大筆資金快速回籠,由此盤活內部資金鏈”。
中國市場之惑:本土化困境難解
加盟商經過低門檻進入麥當勞的特許經營隊伍后,面對的風險并不小。來自中投的分析師向網易財經指出,“而對于麥當勞來說,中國的商圈并未完全成熟,不可控的風險太多”。
前文提到的麥當勞上海加盟商王先生還表示,“我個人保守估計,此前的全部投資回本大概需要8年,而特許經營期是10年,算下來,賺的其實沒多少,這還是在麥當勞不再出現福喜這種食品安全事件的前提下”。
發生在上海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去年7月份重創麥當勞。至今還未讓麥當勞完全從“陰霾”中走出。麥當勞今年1月的報告顯示,受到該事件的影響,2014年第4季度麥當勞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4.8%。
出了安全質量方面的擔憂,即便是加盟商本身,也可能因意外事件而影響經營。據了解,除了自營店,麥當勞在華推行兩種特許經營模式,一種是針對個人的傳統特許經營,加盟門檻較低;另一種就是針對區域性(通常是以省劃分)公司法人性質的發展式特許經營,加盟條件比較嚴格。發展式特許經營加盟商通常都負責本區域數十家店面的經營管理。
2014年10月,麥當勞在湖南本地指定的運營商湖南邁湘餐飲投資有限公司就遭遇了股權糾紛,并導致部分店面被關閉。李維華當時就認為,盡管湖南麥當勞的股權糾紛尚屬個例,且未有最終定論,但這足以對麥當勞特許經營業務中的加盟商監管敲響警鐘。
公開資料顯示,雖然肯德基麥當勞進入中國的時間差不到三年,但是目前在中國的發展卻是相距甚遠。截至目前,肯德基在中國80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4600家門店,而麥當勞中國門店去年才剛剛突破2000家。而餐品更為便宜、在二三線城市勢力最強的臺資快餐連鎖店德克士,不久前以2200家門店的數量超過了麥當勞。
業內人士向網易財經分析指出,麥當勞在全球快餐市場屬于“標桿型”的企業,可謂是為改變全世界的飲食結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樣一個公司卻在所有外資公司公認的“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一直不得志,這有必要讓麥當勞全球的管理層進行反思。
(網易財經 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