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成都
寬窄巷子和錦里——明清中式建筑風格的典范
外地人到成都,問起應該去哪條街逛逛,絕對少不了這兩條舊貌展新顏的老街。寬窄巷子自不必提,一直是業內公認的經典成功案例,做文化旅游商業街非常值得研究參考的一個項目;而錦里,更是西蜀史上最古老的商業街之一。這兩條街區在業界應該成為四川的乃至中國的驕傲。
或許是深受武俠片的影響,個人最喜愛的就是明清建筑風格,更有“正史”的感覺。夕陽西下,一位翩翩公子斜背絕世好劍,身騎白馬,白衣飄飄,馬蹄噠噠,徑直停在一座客棧門口,輕躍下馬,韁繩一丟:“小二,給我來一壺上等好酒、兩斤牛肉!”處身于明清商業街,最能嗅到一股子蕩氣回腸的江湖味兒。
寬窄巷子從整體規劃布局上更有北方胡同的味道,錦里則更具老四川的本土特色�,F在,成都又有一個唐宋美食街值得一訪,除了建筑裝修仿古,還每周定期都有藝人著古裝說書、雜耍等表演。
第五站:紹興
倉橋直街——清秀濃郁的江南Style水鄉風貌
倉橋直街位于紹興市中心位置,距離魯迅故居很近。街區全長1.5公里,寬度不足2米,由河道、民居和街坊三部分共同組成,曾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遺產保護獎”。去往紹興正好在梅雨時節,漫步水鄉老街,加上幾位江南美女同游,心情舒暢,美不勝收。
不過景觀雖秀美,商業卻是最現實無情的。這條老街先天規劃不足,后天調整空間不大,業態混亂,衛生較差,人氣不足,部分商戶已經開始搬離,剩余的也以個體小店為主。商鋪租金基本在5-10元/m2·月,算紹興最低租金水準了。政府相關部門若不進行重新開發或特別保護,倉橋直街可能很快就會沒落消失。
第六站:漯河
河上街古鎮——大雜燴,歷史亂燉會燉出怎樣的風味
河上街是漯河本地開發商開源地產開發的開源景區的一部分。說起這個地產商也是漯河的一個傳奇。在家鄉拿了一大塊地以后一直默默開發,打造出一個國家4A級景區,生生把一個城市郊區打造至一個城市副中心地位。這種深耕細作最后修出正果的情況在地級市本土開發商中并不多見。
河上街整體采用金屬材質作仿古設計,石材和木材為輔營造歷史氛圍,可謂為打造國家4A級景區花費了偌大心思。抓住的細節營造點之多,幾可媲美萬達的楚河漢街。倒不是說這條街的設計功力趕得上漢街,反而,恰因為歷史元素的胡亂堆砌,過于在意細節,卻彰顯出項目設計團隊對歷史文化研究的匱乏、設計功力的淺薄。
紅燈籠、銅錢、篆刻、石磨、十八羅漢佛像、龍之九子石像……各種元素貌似秩序井然的排列組合著,實為一鍋亂燉。為求仿古,恨不得在小小的幾畝地上把中國千年來所有的歷史、神話、佛道、民間傳承等都能找出幾個代表碼出來。小則小亦,無大家風范。所以這個項目,開發商用心的精神可嘉,然而設計的學識和底蘊不足,只能鬧個“小丑”似的笑話。
最后,和大家一起簡單探討一下如何打造一個好的特色文化商業街區。個人認為有三個關鍵:
1、優秀的建筑設計:
同樣偏好中式建筑風格的楚河漢街與漯河河上街,一個大家之作,可謂國家級、世界級商業街區;一個盡管花費偌大心思,卻只得其表,未得其味,最終也只是一個業界無足輕重的項目。特色街區的打造當然離不開一個神采飛揚的外表和脈絡。
2、足夠的特色商戶:
建筑是骨骼,商戶才是血肉。沒有特色商戶,就像倉橋直街一樣,再有特色的建筑也只有游客沒有消費者,長久下去甚至連游客都會喪失,而走向衰落。楚河漢街雖好,但論正宗武漢的味道,又如何比得過江漢路,這條緊緊抓著武漢百年老店的街區。
3、長期的專業化運營管理:
骨骼和血肉和肉體,再加上魂魄,才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運營管理恰恰起到一個特色商業街區的魂魄的作用。打造特色街區遠比普通街區難度更大,對招商的和運營的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根據時代變化還要及時專業的做出相應調整,才能保證健康發展,才能更有靈氣。
杜杜杜dyp- 該帖于 2015-3-6 20:1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