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超市的數量迅猛發展提升,“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在一輪輪瘋狂之后,大家發現,錢投進去了,但回收起來就有點難了,于是很多超市老板又想到高薪聘請店長、策劃團隊托管,希望起死回生,希望跨越式發展,但,可行嗎,有效嗎?
我覺得,現在很多超市不景氣,不是超市病了,是很多投資超市、經營超市的老板們“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最可怕的事,他們覺得不是他們有病,而是超市有病,有弊端,他們發現超市病來如山倒,賺錢如抽絲,于是惶惶然不可終日,于是開始把目光落在“超市醫生”——超市策劃團隊或外聘店長身上,但發現,錢依然打了水漂,不是店長無能,不是策劃無方,當然期中也夾雜了坑蒙拐騙的江湖郎中之徒,總的說來,還是老板們自身周郎無計,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說個真實的笑話,一個鄉鎮老板,請了一個策劃團隊,進行擴店改造,策劃團隊是外地的,來了頤氣指使,搞得烏煙瘴氣,效果沒有,陳列也沒有,而且老板娘和她手里的錢也沒有了,跟策劃團隊一人跑了,老板成了笑柄。還有一個超市,在縣里,面積不大,兩千平,同城有個超市擴容后三千平,找了個店長,生意起來了,壓著他,于是他也請團隊,而且四年的時間里請了八撥人,投資了近百萬,結果呢,還是生意起不來,還是被人家壓著打,他很蒙圈,到底為啥呢?那天把我請了去,問我原因,我說,你請的人,有些我認識,很有能力,不過你把全店希望壓在一個人身上,就如同想買瑪莎拉蒂就先購買雙色球一樣,不但不切實際,而且更加的急功近利。你看到人家請了高手,你沒看見中間過程的曲折,那家店的店長也是我的朋友,調整的初期也是差點被東家趕走,因為先給了錢,忍了忍才堅持用他們。而你呢,用了一幫,感覺有點起色就停止合作,不好了又換一幫,企業的長期戰略就沒了,企業文化更無從談起。大家都要眼前的利益,你要是因為你要證明你選的人是對的,策劃人要眼前利益是因為他們要立竿見影,因為他們是涸轍之鮒。另外,人家成功了,人家老板為了競爭,為了立足長遠,每天定任務給生鮮,你知道嗎?他說他也定任務,誰誰賣不到多少錢就罰款,我說,人家老板定的任務是每天必須虧損2000元,生鮮便宜打市場,你做的到嗎?人家的店長能決策多大的現金支付權限,你知道嗎?他搖了搖頭,說這怎么可能,超市不能這么操作,于是他的店繼續溫火不及,人家的分店一家又一家的開。
其實,說白了一個道理,店長畢竟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如同陳道明演的紹興師爺,當師爺可以,當官卻不一定做好。道理是相同的,店長做好是要有條件的,是背后股東或者老板們的個人想法和信任與支持的共同作用力下的結果,而老板感覺請了一個店長,就能實現盈利性的跨域和上臺階,如果店長真有這種起死回生或者經營神技,他們自己就是借高利貸也要自己開店呢,這個是實話,本不該我做超市策劃的人說出,但事實就是如此,沒有神,只有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按部就班的經營,出其不意的營銷,這樣才是超市經營王道。
另外,最長聽得一句話,就是你們好好干,真的多賺了多少,我也不會虧待你等等,誠然,先付出才能有回報,可是帶著試探跟懷疑的態度合作,是不會有很好的結果的。策劃團隊先付出努力,換來業績提升,股東反饋誠然,但股東們把別人的經驗與大腦當成無成本的東西拿來先用,不付出先求匯報,這樣的經營思路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是個沒有誠意的合作模式,做與不做,都已經無關于之后結局了。
- 該帖于 2015-4-3 11:0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