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國內百貨發展情況來看,豐富、流行、便捷、快速、廉價是五大發展趨勢(相關論述詳見《店長》7月版《緊縮環境下百貨現狀及趨勢的思考》),其中流行又可以分為“技術型”流行百貨和“資源型”流行百貨,技術型流行百貨是指那種品牌層次一般,但是在商場氛圍及流行文化營銷方面在同城能做到引領時尚的百貨,這一類百貨一般是臺系、日系的百貨比較多,另一種是“資源型”流行百貨,這一類百貨多數為本土百貨,在“流行文化”的經營能力方面比較缺乏,為了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獲取區域市場內的相對競爭優勢,往往不惜血本引進一些高端品牌,通過對品牌資源的相對壟斷來獲取競爭優勢,近年來,這種百貨在全國大有燎原之勢。
高檔百貨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不過十來年,國內知名的高檔百貨包括杭大、西武、美美、世紀金花、友誼等。這些百貨在外人看來無不光鮮照人、高不可攀,是多數百貨企業的發展方向乃至學習目標。然而,究竟那種類型的零售企業才適合發展高端百貨,高端百貨的經營管理與其他類型百貨有何區別之處,高檔百貨在中國經營多年,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呢?
高檔百貨的功能與特點:
(一)高檔百貨的功能
如果有人說:“高檔百貨的功能是什么?不就是滿足高收入客群的消費需求么?”這樣說法不能說不對,但也不能說其全對,我們認為,高檔百貨的功能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消費者而言,高檔百貨給了他們一個身份識別的功能
當前中國的經濟結構下,一方面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全社會的造富運動造就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和“都市新貴”,這些“精英群體”不但有享受生活的意識與欲望,同時也有著普遍的國際視野,他們迫切需要社會給他們提供一種身份識別,以與社會其他階層區別開來,在這種環境下,大量高檔百貨應運而生,所以在高檔百貨商場里我們會發現,主力客群往往比不是煤礦主、開發商、官員,而是一些高級白領,醫生、律師、名牌大學MBA以及地產公司總監,前者雖然購買力強勁,但基本上過了靠“衣裝識別”的層次,而后者敢于消費、認知、認同高端品牌理念,雙方的結合水到渠成。
2、對城市來說,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和消費層次
在信息和交通系統都大量發達的今年,人們購買奢侈品再也不用到巴黎、米蘭乃至香港才能購到,現在中國許多二線城市都可以輕松買到國際同步時尚商品。
百貨不但有繁榮經濟的作用,還有繁華都市的功能,高檔百貨作為商業形態的高級形式(更國際化、精神層面內容更多),是一座城市魅力的軟實力,除了對公眾的身份識別外,同時也是城市的身份識別,一個沿海經濟發達,擁有大量國際名品的縣級市,比內陸一個經濟不發達,連國內一線品牌都沒有的城市顯然更有魅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檔百貨就如同城市消費層次的風向標,比名車、星級酒店更有代表性和說服力。
3、對企業而言,是拉開與對手差距,實現差異化、壟斷性經營的功能
除了上述功能,高檔百貨在行業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應對行業競爭的功能,由于高檔百貨的市場容量有限,因此那些高端品牌資源就不可能無限制的開店,這種“資源的”往往導致競爭格局的失衡,于是為了獲得這些“戰略性資源”,各區域的百貨公司紛紛搶灘登陸。以筆者就職的高檔百貨為例,在經受傳統百貨長期價格戰的煎熬之后,定位高端的新店花了大量成本引進的高端品牌,營業額普遍達到40-50萬/月,一下子拉開了與老店、競爭店的差距,這些品牌輕松達到了老店和競爭店內成熟的優勢品牌才有的業績,這些品牌需要在一個市場多年沉淀,且每個品類一般只有一、二個這種品牌,而高檔百貨里面,大量第二梯隊的品牌都只用了一、二年時間,就達到與前者比肩的水平。
(二)高檔百貨的特點
正由于高檔百貨具備其他類型百貨所沒有的各種功能,因此高檔百貨的一些特點與一般百貨也截然不同,從經營角度分析,高檔百貨主要有如下特點:
1、貨源、客源更“精”
與其他定位的百貨相比,高檔百貨在品牌資源和客源方面顯得更“精”——更少且更為集中,而這種“精”構成了一種基本壁壘,運營商只有找對少數對口的精英品牌,才能服務社會中的精英階層,由于這個特點,運營商在招商中就容易遇到“供不應求”的狀況,特別是一些核心品牌,運營商往往要“買斷式經營”或反保底、出裝修費等才能達到進場的目的,在客源方面同樣如此,由于高端百貨面對的是特定的精英階層,人數有限,因此在為目標客群所認知、認同之前,往往門可羅雀,運營商需要承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壓力。
2、經營與推廣更“�!�
與傳統百貨及其他類型的百貨不同,高檔百貨在日常運營管理及營銷推廣方面都顯得更“�!保c目前大量百貨營銷推廣動輒“打折送券”不同,高檔百貨的目標客群雖然并不排斥廉價,但持續的打折送券一方面有違高端品牌,特別是奢侈品品牌的經營哲學,另一方面,這個客群最痛恨的莫過于商家簡單地把原本被視為樂趣的銷售過程“標準化”了,這無異于在侮辱“精英們”的智商,他們愿意高溢價購買“差異化的高端產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自視自己與一般的群體不同,他們有自己特定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這就是大量高端品牌為何一再營造“限量、紀念版”等稀缺印象的原因,他們每個品牌都深諳此道。零售商應該配合供應商強化這種“稀缺”的概念。
此外,“�!钡木唧w表現還可以理解為:與大眾百貨通用式的營銷手段不同,由于高端百貨目標客群比較精確,因此在營銷推廣時必須“專注”目標客群的生活方式,關注他們的興趣店及生活中的關鍵節點,開展針對性的營銷傳播活動。
3、培育期長、成本高
基于“高風險、高回報、高壁壘”的市場基本原則,高檔百貨一旦培育成熟,市場回報率高、競爭強度小等優勢就會逐步凸顯出來,然而相應的一個問題就是:高檔百貨往往存在培育周期長、培育成本高的問題。
如同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效率會大大高于手工打造效率一樣,高檔百貨作為市場內相對“差異化”的行業,其培育時間一般也會大大高于傳統百貨,這是因為,高檔百貨的品牌招商首先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常一個國際名品開新店(柜)的評估時間都在一年半至二年之間,零售運營商要把核心的高端品牌“收集齊整”,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年頭,其次,由于高檔百貨的客群少而精,因此要完成目標客群的沉淀本身也是個緩慢的過程。
在培育成本方面,為滿足高端人群對購物環境、服務等軟硬實力的高要求,企業本身就必須投入大量的初始成本,如項目的場內外裝修、員工的高薪聘請及培訓等;除了這些外,高檔百貨的營銷成本也比一般百貨更為高昂,例如禮品選擇、特定媒體選擇等等。
- 該帖于 2015-4-29 15:4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