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剛說完“O2O是個偽命題”,“如虎添翼是實體零售的想象”,這才不到1個月,阿里就推出了針對線下實體零售的O2O項目——喵街,讓人很感意外。
據說“喵街”是“逛街神器”,它有五大能力:為顧客提供消費決策、即時優惠、增加到店機會、改變動線軌跡增加坪效、共享大數據。
老笑感覺,深陷困境中的百貨零售企業也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救命稻草,因此阿里“喵街”可能引起強烈關注,申請合作的實體零售企業很可能會排隊,但它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對線下零售業績的提升幫助不會太明顯。
首先,阿里與銀泰的合作成果并不“豐碩”。
去年4月,阿里集團以53.7億港元對銀泰進行戰略投資,認購后者9.9%的股份及總額約為37.1億元港幣的可轉換債券。當時,阿里集團表示,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構造一套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基礎設施體系。
但一年多來,雙方的合作成果難言“豐碩”。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4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銀泰2014年在門店增長30.6%的基礎上,銷售僅微增了0.8%,以183億的業績排在連鎖百強第33位。
這樣的業績或可說明,與阿里的合作不僅沒給銀泰插上“騰飛的翅膀”,甚至可以說并無明顯改善跡象。論私交,馬云與沈國軍是好友;論合作,阿里是銀泰的第二大股東,雙方還有菜鳥物流等項目的合作。且銀泰系作為阿里集團的O2O試驗田,阿里沒有任何理由不盡心盡力。郭大路(馬學軍)也說,“喵街”是“阿里與銀泰合作一年來實驗成果的綜合應用”,但很顯然,阿里拿銀泰練手一年多,并未取得明顯突破,不成功的原因,恐怕也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其次,“喵街”不可能整體提升線下百貨零售增速。
據介紹,“喵街”項目面向的是全國知名的大型連鎖百貨企業、單體百貨、三四線城市的mall。從中可以看出它一統江湖的野心。但在經濟下行、消費低迷的時下,預計“喵街”項目很難扭轉行業的整體衰落態勢。道理很簡單,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內,市場的總盤子是有限的,“喵街”項目不可能改變這一大勢;縱然能夠改變,也未必是阿里樂意看到的,因為總量就那么多,線下線上必然是此消彼漲,而阿里系占線上份額近8成,割自己的肉補他人之瘡,阿里恐怕還沒有那么高尚。
因此,我認為,業績提升可能會有,但必是少數的或個別的,最可能出現的局面就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但強者的提升恐怕更多的應歸功于自身的努力,“喵街”發揮了多大作用實未可知。
其三,“喵街”項目未必能獲得線下百貨零售巨頭支持認同。
“喵街”項目采用阿里一貫擅長的平臺打法,但阿里不是慈善機構,雖然入駐“喵街”免費,但合作方必然要對其開放數據。銀座、歐亞達、萬達、大商、王府井、重百、百聯等百貨零售巨頭都有自己O2O全渠道項目,會不會為了并不明確的前景而心甘情愿地為其提供諸多數據,將自己的會員數據、交易數據對阿里開放,恐怕還要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天貓的經營與實體百貨高度重疊,加入“喵街”會不會變身天貓的流量入口,恐怕也是百貨零售巨頭們不得不擔心的問題。雖然阿里說雙方共享阿里大數據,但顯然,這個信息的共享未必是對稱的。
從阿里透露的信息來看,“喵街”項目可提供室內導航、停車找車、停車繳費、免費WIFI、餐飲排隊等技術支持,但這顯然沒有太多的過人之處,而即時優惠更是所有的手機APP都具備的功能,萬達的O2O項目功能甚至比這更強大,大悅城的大數據早已運行數年,這些企業必不肯放棄自己的項目而轉投阿里“喵街”。雖然后者聲稱“兼容任何第三方技術”,但技術的打通融合畢竟還有一個過程,特別是“喵街”的功能與原來的項目重疊,有沒有必要再加入,想必巨頭們也會掂量掂量。縱然加入其中,零售巨頭也未必會把喵街作為主打,因為作為一款公共產品,缺乏個性是必然的。
而如果離開了百貨零售巨頭的支持、加入,“喵街”僅僅網羅到一些散兵游勇、蝦兵蟹將,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這項目本來就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它不可能對那些規模小、實力弱、份額低的中小零售百貨企業產生挽救危亡、起死回生的功效。
最后,“喵街”提供的是技術解決方案,但百貨業的衰落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
百貨零售業深陷發展困境,原因非常復雜。從外部環境看,是經濟下行、政策因素、需求低迷綜合作用的結果;從競爭來看,是超飽和的同業競爭、新興零售業態的快速興起、電商日益主流化發展帶來的沖擊分流所致;從內因分析,則是百貨零售企業經營能力的缺失、服務能力的不足以及高賦稅、高成本等形成的制約。當然,百貨企業應變能力滯后于市場變化、消費變革也是導致其陷入被動的重要原因。
從這些方面來看,“喵街”項目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它所提供的,僅僅是技術方案,技術雖然很重要,“喵街”貌似也有助于發現消費需求、優化服務體驗,但也僅止于此,百貨零售的困境遠非技術所能解決。因此,它對百貨企業業績的改善必定是表層的、外圍的,涉及不到核心的問題。阿里對線上平臺運作確有一套,但對線下零售,特別是對百貨營運并不熟悉,通過一年多的試驗,不可能解決百貨業多年積累的問題。
因此,如果代價不大,百貨企業不妨一試,但要根本性解決問題,還得依靠自己。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5-5-6 9:3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