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專欄: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內,全食超市的股票狂跌25%,而分析機構也開始擔憂她是否能吸引新顧客了。
目前,在有機食品方面,Kroger快就要將全食超市“拍死在沙灘上”;與此同時,Trader Joe’s也對全食超市實現了趕超,其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達到全食超市的一倍!
全食超市的問題很明顯,在有機食品方面,盡管市場開始暴增,不過各家超市也都開足了馬力,而且她們能提供更低廉的價格——而且還不是一星半點。
在全食超市,一袋藜麥(Quinoa)售價9.99美元,而在Trader Joe’s,其價格只有4.99美元。類似地,不含麩質的起司披薩在全食超市的價格為7.49美元,而Trader Joe’s卻是4.99美元。
對于有機食品來說,質量和價格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目前,顧客認為,Trader Joe’s是“高質低價”的,因此全食超市的市場被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盡管全食超市也降低了價格,但是來自JP摩根的分析師表示,全食超市在價格方面確實做得不太夠,甚至大多數顧客都沒有意識到她降價了。
按理來說,有機商品本身就應該很貴,可是為什么形如Trader Joe’s、阿爾迪(Aldi)和Kroger等零售商都可以實現低價呢?這是因為她們的有機商品大多都是自有品牌!
Trader Joe’s的另一大法寶是獨特性,顧客只能在她家的店中買到上述商品,因此也吸引了顧客的到店
從Kroger的經驗來看,她也開始大舉嘗試自有品牌——目前,其店中30%的商品都是自有品牌。
反觀全食超市,其有機食品目前比較起來更加“基礎”,因此一旦競爭對手也開始賣類似商品,并且提供較低價格,那么全食超市馬上就會出問題。
此外,在會員卡方面,Kroger已經經營了10幾年了,而全食超市卻還在龜速發展中——去年9月份才開始測試其會員項目“市場獎勵(Market Rewards)”
《零售威觀察》評論:
從全球來看,生鮮和有機品類都在爆棚,中國的零售商也慢慢通過各種方法走入“高端”,實現為高端顧客服務,這里有機食品將是未來的爆點之一。
不過,我們可以發現,零售企業缺乏的通常不是某種商品,而是整體的協作。有機商品并非差異化的重要來源,但是如果能將此類商品和自有品牌、會員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才能真正打造一款解決消費者痛點的爆點商品。
別忘了,如果你能用一個品類來吸引顧客到店,即使這個品類不賺錢,你也能從其他商品中賺到高毛利——永輝超市的生鮮不就是個好例子么?而且永輝的生鮮不僅吸引了顧客,本身更是極大的毛利源(其生鮮除了和采購渠道相關,更得益于其合伙人制度)。
永輝做好了生鮮,你就不能做好有機商品么?
“有機商品+自有品牌+會員卡項目”,畫面太美,簡直不敢想象。
(聯商網專欄作者王子威)
- 該帖于 2015-5-29 9:3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