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公務員漲薪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引來眾人圍觀熱議。其實不止公務員,但凡涉及到工資薪酬,都一直是老百姓們最關心的話題,也許還應該加上一句沒有之一。哪個行業的工資最高?什么崗位比較高薪?哪個地區的薪酬最可觀?自己的收入處于什么水平?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和“單位就業人員不同崗位平均工資”三組數據,也許能為這些老百姓們關心的問題帶來更權威一些的答案。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9969元。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6339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1%;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6390元,同比名義增長11.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
意料之中,這些數據出來后,如往年一樣遭到了網友們的吐槽:“那個時候老師教我們把字句和被字句,這下可以派上用場了:把我平均了,我被平均了。“類似的聲音不絕于耳。從數據上看,2014年平均工資近5萬,平均下來每人的月薪大概4000元左右,誠然,這個數據看上去其實很美好,但是能達到標準的人到底有多少呢?為此小編去招聘網站上逛了一圈,發現除了管理級別外的大部分職位月薪基本處于3000左右,三四線城市的工資水平甚至更低一些,達到平均標準的只有極少數。而去年趕集網聯合北京大學發布的2014《趕集網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中顯示,90后畢業生平均起薪才2443元。不由得想起此前網絡上面的一個調查:月薪達不到4000的男生沒資格談戀愛,讓一眾打工仔們大呼傷不起,如今這全國平均工資的出爐,這拖后腿的工資想必又是對他們的一大重擊。
其實只要留意一下不難發現,很多平均數據的公布,都會受到不少“拖后腿”的反饋,這一年一度公布的平均工資和因為“被平均”造成的不公平感,那么數據公布意義何在?據數據分析顯示,不同崗位之間的工資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其次,不同行業間的工資差距也十分巨大,而2014年平均年薪最高的兩個行業均超過10萬,換而言之,就是這行業中平均每人拿的就是平均工資的2倍,可見行業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工資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如此看來,若是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等進行統計分析發布的平均工資,也許更有實際意義和參考價值,也能讓老百姓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工資水平的定位,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