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國際一線品牌,但價格之高令人望而卻步。以“名牌+實惠”為服務理念的奧特萊斯商業業態,如今在中國遍地開花。
奧特萊斯涌現合肥
“奧特萊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譯。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的意思,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被稱為“ 品牌直銷購物中心”。
國內現有奧特萊斯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及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目前涌入合肥的奧特萊斯有:合肥砂之船奧特萊斯,預計2015年底開業,已入駐第一個主力商家——+39space意大利空間;合肥華盛奧特萊斯,預計2015年底開業。5月31日剛剛開業的安糧城市廣場,奧特萊斯作為其中一種業態招商進入,現已入駐了BURBBRRY、GUCCI、PRADA、ARMANI等眾多奢侈品折扣店。此外,合肥媒體報道的安徽最大的奧特萊斯項目綜合體——合肥奧特萊斯,預計到2016年建成。
國內奧特萊斯喜憂參半
在百貨進入低潮期后,購物中心與奧特萊斯業態開啟瘋狂的發展模式。不過中國奧特萊斯業態在瘋狂開發一年后,成績喜憂參半。2014年中國奧特萊斯TOP100榜單顯示,雖然在市場低迷期,九成上榜企業保持了雙位數業績增長,但那些盲目的跟風者被拒之門外。
一方面由于奧特萊斯業態帶來的亮眼的銷售額,吸引大批零售商與地產商前仆后繼,另一方面由于發展步伐過快,進入奧特萊斯領域的企業并沒有無限風光。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國內已開業、在建與規劃的奧特萊斯項目超過250家。其中,規劃或在建的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超過100家,不過能夠順利入市的僅有1/25左右。延緩開業或瀕臨停業的單店不在少數。
奧特萊斯在肥項目“難產”
這方面合肥地區也有慘痛的例子。如:2008年安徽首家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開在合肥,歷經三年后敗走。起因是由于“經營的國際品牌數量有限,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而新站區合肥奧特萊斯2012年就舉行過奠基儀式,2013年12月土地才開始出讓,之后就一直處于圈地狀態,直到2014年才被列入重大開工項目……
特賣經濟面臨難題
國內奧特萊斯第一人、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萬文英就指出,奧特萊斯在中國遍地開花,但真正符合國外奧特萊斯特性的卻寥寥無幾;地產商的參與,在外觀和建筑上形似的居多,但真正運營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另外貨源渠道在十年間仍未完全解決,真正擁有國際、國內著名、知名品牌店的奧特萊斯卻寥寥無幾。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的奧特萊斯徒有其名,真正有吸引力的國際大牌少得可憐,有的價格偏高、配套設施不完善,根本不具競爭力。無法打通供貨渠道是國內奧萊難以成功的致命問題。其次是電商對于奧萊的沖擊,奢侈品電商平臺、奧萊同類產品平臺、線上代購平臺及商家等,對奧萊銷售有一定影響。
二線城市該如何運營奧萊?
有一種行業觀點是,雖然現在二、三線城市奧萊經營暫不如一線城市,但作為商業稀缺業態形成跨區域輻射,未來仍有機會。奧萊要想在二線城市發展得好,萬文英說,關鍵要看所在的城市和附近城市有沒有國際和國內知名品牌或者是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她認為奧特萊斯要做成,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資源:
一是品牌資源;二是有沒有那么大量的貨源,可以支持365天都能買到折扣的商品;三是品牌在這個地區的認知度有多高。她提出一個觀點是,中國是加工大國,商品多,品牌也多,奧特萊斯更是宣傳本國品牌、本土品牌的機會。
合肥幾大奧特萊斯運營商發展規劃
再著眼到合肥,即將在年底開業的合肥砂之船奧特萊斯,計劃植入更多的業態,例如分配1萬至2萬平方米的體量給餐飲業態,2萬至3萬平方米的體量分給兒童游樂設施,并在此基礎上添加超市業態等等。“像正價店的折扣店購物中心”,砂之船或在走這樣的路線。
而如何應對電商的挑戰,華盛商業總經理鄭珉虎表示,“未來華盛奧特萊斯微商城以華盛奧特萊斯實體商戶為基礎,展開微店、APP應用等全渠道營銷。同時可以對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進行即時和精準分析,與顧客之間建立商鋪資訊派送和微信粉絲關注的雙向互動,并進一步實現微信支付。未來華盛奧特萊斯或將獨立品牌連鎖擴張,十年內全國再開二、三十家奧萊。”
合肥這幾家待開業的奧特萊斯商業中心,能否適應本土氣候、玩轉得風生水起呢?還需要等待市場的檢驗。
按照萬文英的觀點,奧特萊斯在中國的發展潛力一定是巨大的。她個人的判斷是:奧特萊斯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零售業態,更是極富專業性的運營技術。要使奧特萊斯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茁壯成長,下一個十年才是關鍵。
(來源:萬家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