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看來,生活絕不能是粗糙的,要是你在日本生活的話,就會時刻隨處體會到他們對細節的高度重視,可以說那是入微到了極致的一種“變態”。由于對種種細節的精益求精,所以使得日本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流露出精致感,這一點在日本的零售商業上同樣表現得很明顯。我們甚至可以說,在細節注重這一點上,日本人是死磕到底的,這是他們滲透進骨子里的東西。
1、商業綜合體里的廁所設計
美國商用衛生間用品制造商Bradley最新調查顯示:64%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商場廁所體驗不佳,他們在光顧此類商場之前會思之再三,或者以后再也不去了。在“拼服務”的未來商業競技場,一起來看看日本商場這些逆天的廁所細節吧。
女性廁所,近前是化妝專用臺,意在分流人群,避免有人洗完手繼續化妝而造成洗手池前排隊。
帶嬰兒的媽媽如廁時,可以把孩子放到靠墻的小圈椅中固定好,讓孩子和媽媽面對面,孩子會有安全感。
兒童廁所不僅便池洗手池矮小,還帶扶手,帶孩子的媽媽不會為小孩上成人廁所發愁,還貼有可愛的卡通圖畫。
2、小到一把指甲刀都有名字,萌死啦
穿和服的美少女,她們是指甲刀,重點是,她們有自己的名字。粉色衣服叫小梅,黑色衣服叫薰子,黃色衣服叫菜菜子。日本人很擅長把傳統文化融入小商品中,讓你可以把日本美學買回家。
3、便利店收銀臺下面有洗手臺
日本的便利店數量多到令人發指,它的商品種類也在突破空間上所能容納的上限。盡可能在最小的地方做最多且最方便人類的事,這就是日本人的最大課題。有些便利店貼心到在收銀臺下面都有小小的洗手臺,方便顧客買了食物想吃,又苦于無處洗手。
4、對兒童的關懷細節
日本絕對是把嬰兒和孩童關懷做得最到位的一個國家,在日本,再簡樸的小餐館,哪怕只有三四張桌子,也一定會配備一兩張嬰兒椅。再簡樸的廁所,都會在隔間里裝上放嬰兒的地方——考慮到媽媽獨自帶嬰兒出來的時候,嬰兒會沒地方放。為帶孩子的顧客準備的嬰兒車和輪椅設置于大門的入口附近,下車即可利用,旁邊放著消毒紙巾,用于擦拭嬰兒車,商場的休息區內還會專門劈出兒童區。
5、日本的服務細節
在日本,當客人對你抱怨對時候,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你都要代表團隊道歉。在日本人看來,首先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你都要道歉,只要是你能協調到的,都要幫客人處理問題。而且日本從業人員隨時保持微笑,從目光接觸后的歡迎聲,到目送離開的送聲,從耐心的解答咨詢到不住的點頭聆聽,每個環節服務人員都保持職業微笑提供服務。而且,在日本,跪式服務在日本是很常見的。
6、零售店鋪建筑設計
「兩口屋是清」是名古屋知名的日式糕點老鋪,創立至今已有381年歷史,其位于日本愛知縣新店設計雖地處商業中心,卻自顧自地透出一絲日式的清淡與拙樸。與周圍林立的商業建筑相比,一個巨大的樹冠狀黑色屋頂看起來分外扎眼。因為屋頂形狀的特殊結構,在這個多層空間中,僅有一樓可以充分享受到自然采光條件,柜臺陳列區也恰是在這一層。拾級而上,顧客則將進入較為隱蔽的座位區以及榻榻米區域
7、對開業時間的把控
無論是店鋪還是大型游樂場,開門迎客的時間準確到秒。如果一個店鋪寫明是上午8點開門。那么過程是這樣的,6點半人員到崗,7點店門口打掃完畢,7點半店內打掃完畢,然后陳列和整理商品。快到8點,顧客陸陸續續在門口排隊,所有服務人員換好工作服列隊,等待秒針指向8點。
8、營業的時候不可以掃地/拖地
這一點在餐飲、旅館等害怕揚塵的場所,在營業的時候是絕對不可以掃地的,一般在開門前后完成,有一些餐飲行業甚至進貨都不能在營業時間。
9、品牌logo細節設計:一家洗手間清潔服務公司
這是洗手間小便池上方的感應裝置,Calmic是一家洗手間清潔服務公司。這個標志設計整體自行設計細節講究,突出的亮點在于那個飛揚的風箏,將字母“i”和風箏線結合,巧妙。標志整體聯想到自由、舒爽。
Beauty&youth品牌的標志設計,纖細的筆畫、經過變形的字體,透出一種精致、簡潔的調性。
這是一家化妝品店,我感覺標志圖形是一個化妝鏡,鏡子中照出女性的臉龐。整個設計和文字的搭配,很日本的感覺。
10、日本超市的細節設計
無論碼放在任何地方的堆頭,無不用細節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如賣魚片的柜臺附近一定能找到與之相配套的調料用品。另外,超市的連帶促銷也能從細節碼放中體現:賣青椒的柜臺附近就可以找到各類以青椒為主題的半成品盒裝商品整齊碼放,各個柜臺都是不同的主題宣傳區。而為了讓顧客了解最新的商品信息,使用的電子價簽隨時更新,并與后臺的管理和收款系統相連。顧客交款后,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整理打包服務。
在日本超市,那里售賣的水果蔬菜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產品的名稱、產地、商戶號、采摘時間、土壤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更有意思的是,每一樣蔬果還都有名字,像木崎根西紅柿,白根明俊生菜。
從上述十大細節上可以看出,日本嚴格要求到底的性格在零售商業上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能沒必要完全照搬,但是一切為顧客考慮,一切為他人著想的服務者自我定位,值得且需要我們學習。
- 該帖于 2015-7-8 9:3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