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全線逆襲零售業已是不可阻擋的事實,傳統零售行業翹楚紛紛宣布進軍便利店,爭奪這片新藍海,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潮頭指點江山,突出重圍者,總要有些過人之處。
在2015年初簽約門店數突破150家后,全時便利將自己的發展目標定在了5年后,隨著商業模式的日臻完善,不斷地創新經營和多元化發展,2020年,全時便利的全國門店總數有望突破10000家。
創新經營是王道
很多人認為,便利店僅僅是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便利消費的平臺,但實際上,便利店的功能性已經被現在的行業精英大幅開發和創新,逐漸形成一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這一點,全時便利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全時便利讓顧客對于便利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普通便利店不同,全時便利在新型店鋪中加大了用餐區的面積,采用圍餐制,餐品的搭配和選材都更加講究,同時加入水吧服務,提供咖啡、茶飲等多種飲品服務,徹底打破了傳統便利服務的局限性。
這種新型的店鋪被全時稱之為二代店,事實上,全時對新型店鋪的創新并不局限于此。以永安里店為例,在融合餐品和飲品的基礎上,還加入了鮮花預定、社區金融和便民服務等多種項目,更在店內推出互動式營銷體驗,讓顧客可以在享受便利的同時體驗購物的樂趣。
據悉,全時二代店一經推出大獲市場好評,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贊譽。下一階段,全時將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多元化服務,嘗試融合更多業態的可能性,在現有服務的基礎上,增加果蔬售賣、快遞代取、門票代售等更多的增值服務,“在有限的店鋪空間內,創造無限的便利可能,這是我們在創新經營方面的思路。”全時便利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以全方位的服務和優質的資源,吸引周邊商戶的加入,強化全時的服務體系建設,以多種模塊經營,依據不同商圈的消費屬性,靈活組合,形成一個全渠道、多元并包的商業綜合體,滿足各類消費群體,極具市場競爭力。
重資產成為擴張利器
相較于多數內資便利店采用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全時便利在創立之初就堅持從源頭到終端重型投入。重資產運營的店鋪在選址策略、經營面積和前期投入等方面都遠高于傳統便利店,但其帶來的收獲與投入成正比,顧客的滿意度和粘合度也更高,自營產品的高毛利率和特殊區域的壟斷性更加有利于未來的資本注入,所以在未來的擴張中,重資產模式仍然是全時的首選。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全時便利目前在北京的直營門店數量達到150家。2011年,全時便利首家門店開業,事實上,即使在2014年年初,全時便利的門店總數也只有50家,此后的1年時間,全時便利的門店總數實現翻番。這得益于在商業模式上的堅持和廣大消費者對全時創新運營的認可,“為顧客提供便利、快捷、全方位的服務”這是全時便利的宗旨,也是全時快速發展的基石。隨著品牌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全時將進入下一個開店高峰期。
同時,全時便利已經于近期全面放開加盟業務,為下一步的加速擴張做好全面準備。先期試水多場加盟會,市場反響大大超出預期,備受投資商的青睞。因此,全時便利下一階段發展將雙管齊下,在發展相對成熟的北京市場將加大加盟業務的投入,外阜城市的開店計劃也在急速推進中,天津、成都、武漢、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分公司已經建立,尋找新的市場開拓機遇,為未來5年萬店的計劃奠定基礎。
線上線下齊發力
在國內電商無比狂熱的當下,只發展線下實體店顯然不足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全時便利也開始了線上平臺的布局。
2015年4月,基于微信端的線上購物平臺“全時匯”正式上線,消費者只需在微信端下單,門店根據就近原則完成接單,由物流完成配送。全時便利依托于強大的門店覆蓋率,做出了30分鐘送達的承諾。此外,為了提高平臺的流量轉化,全時便利加強了與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展開合作,互利共贏。這些企業為全時便利帶來的是龐大的線上和線下流量,這些流量都將通過技術手段導入到全時的電商平臺“全時匯”中。
對于便利店覆蓋不到的區域,線上平臺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電商的覆蓋廣度和滲透速度要遠遠快于實體店。全時便利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全時匯”只是全時便利線上戰略規劃的第一步,全時App、線上商城等多種線上平臺都將納入全時便利的線上平臺體系中。從線上到線下,從門店到區域,一張縱橫交錯的網在全時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