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在QQ上和一些朋友們聊天,講一些我創(chuàng)業(yè)的酸甜經歷,大家聽多了,就鼓勵我寫出來,給同樣有創(chuàng)業(yè)夢想的朋友們分享。
我太懶,也或者懶只是我的一個借口,開通的博客荒廢了好久,很慚愧。
今晚努力戰(zhàn)勝自己的惰性,把我的酸苦足跡慢慢的梳理出來,盡管像擠牙膏一樣的辛苦。
我寫作的目的,一是分享,二是鍛煉自己堅持的習慣。我很認可一句話,世界上所有的行業(yè),其最終本質都是堅持,其它都是其次的。
所以分享的效果怎樣,我不抱太大期待,如果我能堅持寫上一年,也算是成功。
我在中高檔鞋服品牌服務了十年,從第三年開始,我就開始折騰著創(chuàng)業(yè),一直折騰到去年十月,前后失敗過三次。
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是屬于投機性創(chuàng)業(yè),那時我在一家女鞋品牌負責加盟管理,同時和加盟商及工廠對接,左手管貨源,右手管渠道,產品在流動中產生的豐厚利潤我是看的清清楚楚。
因為我性格的原因,我和加盟商及工廠的關系都處理的很好,那時我就誕生了一個幼稚的想法:如果有機會把工廠的貨直接賣給加盟商,取消掉中間的流通環(huán)節(jié),豈不是很容易的賺到錢?
后來,品牌轉型,把加盟業(yè)務收編到直營,很多加盟商中止了與公司的合作,我就覺得“時機成熟、商機大好”,立馬辭職來做這事,結果很快就失敗了,這次失敗讓我深刻理解了一個成語:人走茶冷。
之前加盟商對我好,是因為我在這個位置上能保證他們的暢銷款不斷貨;而工廠對我好,是因為我在這個位置上能幫工廠協調出貨期。
離開了這個位置,我啥都不是,哈哈哈。
為什么說“人走茶冷”,而不說“人走茶涼”?
因為茶冷是正常現象,而人走茶涼這個詞太極端了。那時的我太不懂事,不懂的換位思考。
然后就又去上班了,還做時尚女鞋品牌,沒多久有開始心癢,就利用雙休時間四處去深圳一些大型社區(qū)觀察,逛來逛去的就發(fā)現一家超市的廣場人氣最旺,而且這個廣場可以按天出租攤位,我按捺不住沖動,和另一個朋友一起投了五萬元,從一家熟悉的工廠買了一批庫存鞋子,租下一個攤位,周末去賣鞋子。
結果又失敗了。
又學到了一個規(guī)律:在中國,大多數的實體店,包含我這種攤位店,都是犧牲自己給地產商做貢獻的,賺的錢全交租金了。
我沉寂了一段時間,開始盯上網絡銷售,出錢買了單反相機,建立了攝影棚,開始進軍電商。
從白馬批發(fā)市場選了一家圍巾批發(fā)商,進了一些很潮的款式,開始做淘寶,當我的淘寶店做到三顆小紅心的時候,我主動把業(yè)務停了下來。停止也算是宣告失敗。
這次失敗換來的收獲是:充分理解了一個事實,淘寶現在是中國最大的地產商(虛擬的),這里的生存環(huán)境比實體店好不了哪里去,80%的小賣家都是在為淘寶貢獻虛擬房租(流量費)來的,如果沒有特色產品、充足的預算和專業(yè)團隊,在這里也撐不了多久。
見好就撤吧。
去年十月,我開始了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這次做的更徹底,辭去工作專職做,苦盡甘來,終于實現了盈利,雖然是微利,雖然賺的不多,連我上班時工資的一半都不到,但是很開心,終于可以自己給自己發(fā)工資了!
自己點評:
這篇日志特別建議從職場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們看,我們要很清晰地明白一件事,我們在職場上能做出成績,那不是你一個人的能力,而是整個平臺的貢獻力量。
職場人士在辭職創(chuàng)業(yè)前,一定要問問自己:離開這個平臺,我還能做什么?
想清楚了再離開。
- 該帖于 2015-8-11 14:5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