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消費的歷程發展到今天,作為零售實體經歷了計劃體制、半計劃體制、混亂體制、市場體制、需求體制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都是社會消費蛻變的過程。前幾天看到豪門聯姻感觸頗深,巨無霸的實體連鎖+電商的平臺+資本快車組成了讓很多人眼紅的新型零售平臺,很多人斷言這將為未來的零售消費樹立一座燈塔,引領全國零售的發展趨勢。
實際上我們在很早以前都分析過,所謂的合作也好、聯姻也好、兼并也好,究其根源都是自己無力實現龐大的市場布局(或者需要的時間過于漫長),進而以資本為媒介、以實體為鏈接采取的資源整合手段,以期快速實現目標。所有這一切都是為迎合當下和未來顧客的消費需求而做,因此他們之間的一切都是根據自身需求決定,展現給社會的是合作,本質是利益需求。零售實體和資本之間本質上是水與魚的關系,是共融的關系。零售實體是水,水有很多,小到水灣、大到江河,水中的魚多種多樣,不同的水養不同的魚,會因地域的不同而產生很多的品種,而魚則必須有水才能生存,有水的媒介平臺才能更好地發展。
當下電商盛行,同樣假貨盛行;零售實體艱難,在電商方面更是艱難。電商缺少體驗,缺少信譽,缺少支撐,售后也不方便,顧客看到的數據都是虛擬的;零售實體缺少拓寬顧客群的渠道,龐大的采購能力需要消化的途徑來降低成本,眾多的網點優勢發揮不全面,但是顧客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網絡電商和實體連鎖的合作是順應消費需求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他們的合作代表一個跨時代的意義,中國的零售消費正式步入零和時代,滿足顧客可以生存,但是你能不能活下來則要看你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資本實力,雙方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讓消費者最終受益,是社會零售消費發展的根本動力。
阿里和蘇寧的合作,京東和永輝的聯姻,體現在實體零售和資本的結合,但都是社會消費需求的結果,差別只是企業的名稱而已。合作雙方既是強強聯合,也是無奈之舉,隨著社會消費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合作產生,也會有“散伙”的出現,這是由消費發展的階段決定,而不是阿里和蘇寧、京東和永輝改變了中國的消費市場,但是他們引導了未來一段時間主流的消費趨勢。
合作是一種必然,不必過度解讀,所謂的綁架之說本質上也是空洞的言論,缺少本質的意義,綁架是一方利益的徹底喪失和另一方的全面達成,但是他們的合作顯然不是。誰都不想放棄自己的愿景目標,雙方各自取得所需求的,至于看到的某某的卸甲退隱,是人生的無奈之舉,也可理解為從大局利益考慮。人生本無奈,世事更無常,用心去看會體會更多,對自己的企業未來會有更好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