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零售企業進口商品增長速度高達500%到1000%。
有些門店進口商品占比有些已超過50%,甚至達到100%。
跨境電商平臺增至5000家。
這是在國內舉辦的一次跨境電商會議上主辦方公布的一組數據。
陽光集團:是機會,不想錯過
“現在對進口商品的質疑聲已經減弱到幾乎沒有了,就像當年對便利店的質疑是一樣的,大家都認為到了該做的時候了。”至于是不是下一個風口,陽光集團副總經理、陽光超市總經理韓玉珍說,“是機會,我們不想錯過”。
陽光集團崛起于河北邯鄲,在2005年,這家企業就已經開始引入進口商品,并擁有進出口貿易的相關證件。但這些年來,在經營“進口商品”的途中總是走走停停。最初他們找到進口商品的代理商,可回報率太低。之后,他們開始將進口商品轉為自營。接著庫存問題、損耗問題出現了,毛利率被拉了下來。
陽光集團逐步嘗試,雖然沒有找到理想中的道路,卻一直沒有停下在進口商品方面打開一條路子的腳步。“進口商品的占比一直在增加,它是一個長期增長的過程。”韓玉珍認為,進口商品要堅持去做。
“而且我們有做進口商品的土壤。”目前,邯鄲的零售市場主要由陽光集團和另外一家企業A占據。據韓玉珍介紹,在進口商品方面A企業也在做,但力度還不是很大。她認為,之所以A企業沒有力推這一塊,首先在二三線城市畢竟進口商品還不是主流消費品,其次它不像陽光集團有當地最高端的購物中心作依托,吸引著高端人群。
在邯鄲,陽光新世紀算得上最頂級的購物中心,來此購物中心消費的也多是中高端人群,而它的歸屬看名字就已經知道了。就在即將到來的9月17日,這家購物中心樓下,一家精致超市——悅生活超市將進入試營業。
陽光集團下轄的進口超市,在硬件設備上堪比精品超市,但在商品組合上比普通超市高,比精品超市則更接地氣,進口商品的占比在10%到20%。悅生活超市新世紀店是陽光集團下轄的第二家中高端超市,9月19日將正式開業。韓玉珍介紹說,這家超市的商品組合將進一步提升,進口產品占比將進一步提高。另外,在該超市收銀線外還會新開一家60平米的跨境電商體驗店,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下體驗店在線上購買進口商品。
這是陽光百貨首次把跨境電商體驗引入到實體商業當中。2013年,陽光百貨就已經啟動跨境電子商務相關項目,韓玉珍說,當時做跨境一直致力于做渠道、平臺,但效果一直不明顯。2015年7月18日,陽光集團跨境電商項目再次上線,把工作重點轉向服務上,更加注重顧客體驗。
按照韓玉珍的觀點,現在進口商品不是做不做的問題。她認為,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出境增多對國外商品了解程度增加,國家政策的開放,供應渠道的增多,企業本身線上、線下平臺的逐步完善,陽光集團已經具備做進口商品的土壤,接下來就是怎么做的問題。
紅艷集團:轉型進口商品供應商
對于進口商品是不是下一個風口的問題,朱紅艷是這樣回答的:隨著進口商品價格的平民化,會有更多人選擇購買,這確實是零售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和新的增長點,但會不會是下一個風口,得取決于國人的收入水平和大的經濟環境。
然而在2015年3月17日,紅艷集團放棄了經營了22年的紅艷超市,將紅艷超市的資產和門店整體轉讓給成都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幾乎同時,成立了成都豐色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加拿大擁有自己的工廠,并在加拿大、北美、東南亞都配備有自己的專業采購團隊,被稱為紅艷集團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銷售的一個嶄新平臺。
對于為什么做這樣一家公司,朱紅艷表示,從兩年前她就開始關注進口商品市場。一方面政府引導扶持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的銷售,另一面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認知度增加,隨著生活質量步步提升,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幾年進口商品的銷售正以百分之幾百的速度增長。
2014年,在朱紅艷籌劃國際自助旅助手APP的過程中,接觸到一些國外的朋友。得知他們愿意共同打造進口商品的國內市場。如果與海外公司進行合作,加上紅艷集團20多年的零售經驗,在為超市的進口商品結構做出專業、詳實的指導,如商品品類、品種、數量、價格段等方面,幫他們實現單品促銷利潤最大化、品類最大化等方面,紅艷集團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她覺得在這個時候做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的相關工作,正是“天時地利人和”。
專家:是機遇也是挑戰
“目前,商務部確定了一個重大課題就是推進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發展戰略。”近期,作為投標單位代表,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參加了由國務院組織的關于推進國內外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相關會議。
洪濤表示,消費者對商品的多品種、高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關稅較低,電子商務的發展,海外倉的建立,外資企業在國內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易貨貿易等促使現在進口貿易十分活躍,進口商品翻倍增長。
與此同時,進口商品價格相對還是比較高。洪濤表示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進口渠道和國內貿易的渠道沒有打通,流通環節比較多,導致進口商品成本就比較高。
如果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發展戰略能夠實現,洪濤認為將會帶來兩個市場全品類商品、主體、渠道、空間的聯動,讓進口比較便利,成本比較低,渠道更加暢通,商品質量更高。所以,他認為零售業的下一個風口很有可能是進口商品。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對此觀點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目前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是在提升,商家供應渠道也在增多,并且獲得了許多政策優勢,但還沒有一個好的收益。
賴陽認為,不同商家要在進口商品上保持競爭優勢,就需要做不同特色,要最快跟國際品牌接軌,像7-11就會在日式商品方面下功夫,有很多日本特色,如日本飯團、日式明治巧克力等。境外商家也會在境內擴展加強合作,如美國好市多倉儲會員店就已經在國內電商平臺開出旗艦店,國內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美國的商品。
對于二三線城市企業,賴陽表示:在做進口商品之前一定要做市場調研,看店鋪所在商圈有沒有高端人群,對那些東西感興趣,進行試賣,“如果沒有那么高的消費能力,做這個是要賠錢的”。
(龍商網 張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