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百度這個傻逼搜索引擎,內地封鎖google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但你個國民搜索引擎就是這種質量結果,讓國人的綜合素質如何提高?
上周的優衣庫事件讓零售行業自嗨了一回,然而整個嗨點大概也就持續了一天,互聯網行業的熱點就是這樣,來得快、去得快。而到周末再來評論此事件,感覺像在說幾年前的一個案例似的。為什么要放到周末來說?一方面我不是營銷人,不用為了這種事打雞血。另外平時也忙,看文章都不一定有時間,別說寫文章了。
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個人認為最有價值的兩篇內容,一是某廣告公眾號發的分析,發布時間是早上6點多,其價值在于小編的敬業,確實佩服營銷人的干勁。另一篇則是出自“杜蕾斯策劃人”的《我們為什么不跟進優衣庫事件熱點?》值得所有營銷人借鑒反思。
而個人則從事件中看到的更多是目前商業零售和營銷人的悲哀處。有兩個背景條件:
1. 目前實體零售業正處于轉型期,各種互聯網模式摸索中,但似乎還未找到最合適的點。
2. 自媒體的出現讓各個商場、品牌都擁有了自己的發布平臺,也滋生出了一大批從事于自媒體的營銷人,挖掘熱點成為了他們每天的工作。
對于此事件,無非有兩種可能性:
1. 該事件為優衣庫的營銷團隊所為
那真是營銷界的悲哀盛世,我們已經墮落到需要用如此low的方式來博眼球嗎?
即使大家非常愿意去分析這是一個徹頭徹尾計劃好的事件,但我個人主觀上依舊不認為這和優衣庫有關系。
更可悲的是,如果這是真的,那它竟然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效果,實則更令人痛心,因為它得到了追捧,得到了其他眾品牌商場的免費吆喝推廣,最后我們看到的是“優衣庫”刷爆了朋友圈,但你又記住了哪些其他品牌或者商家呢?
2. 該事件與優衣庫無關
那就是視頻主角的腦殘行為、文明水平的墮落,或者有其他利益群體。
這樣的話,其他品牌商家的跟進更是缺乏價值觀的體現,因為這樣的事件也許每天都會有發生,這次是在優衣庫試衣間,明天如果發生在商場關門后的晚上,都需要書寫么?難道要說“來我們店吧,一天還玩不夠哦~”?
總之,此事件從頭至尾沒有獲益者,包括優衣庫。
1. 優衣庫這樣級數和知名度的品牌,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用這種方式來做宣傳……況且這能為品牌帶來正面效應嗎?能為銷售業績帶來爆發性增長嗎?其實我倒是很期望誰來做一期研究,看看事件前后品牌的經營情況會有什么變化。
2. 商場愛拿試衣間來說事。首先如果我們覺得告訴讀者商場有試衣間且這是實體店的優勢的話,就如同告訴高中生“1加1真的等于2”,是完全把讀者當白癡的行為。另外有試衣間是優勢嗎?我們不是一直在分析為什么實體店會變成電商的試衣間嗎?或者難道我們是要告訴讀者“快來我們家的試衣間啪啪啪吧?”三觀何在?因此這個點徹頭徹尾就是無效和錯誤的。
3. 絕大多數的所謂營銷人, 拿得出手的好案例沒幾個,但凡看到熱點就打雞血,自己沒有什么料,有點熱點就跟進、撕逼。好的營銷人制造熱點(當然是通過合理的方式),省下的就只能跟進熱點了。營銷人應該花更多的精力把雇主研究得深刻深刻更深刻,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絕妙的營銷方案,最精準地展現客戶的自身定位、核心競爭力。借勢營銷在互聯網思維中火過一陣,但現在隨便一個人都能在朋友圈煽風點火的時代,營銷人是否應該有更高明點的做法,熱點不能不關注,但點到為止,適當使用,多點對自己客戶或雇主的研究。
上海公眾號做得比較好的兩個商場賬號——“K11”和“大悅城”,更值得我們去好好花精力去好好借鑒學習。
好吧,不得不說,一邊帶娃一邊寫東西確實思路有點混亂,之前想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組織了,希望大家能體諒。
作者:kaga 微信號:JCConsulting
- 該帖于 2015-9-2 15:3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