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忙,忙到“兩耳不聞窗外事”,若非不是約稿,我都不知道有“萬達與蘇寧合作”的這種大事件發生了。承蒙老笑老師抬愛,昨晚有幸首讀笑兄對此事件的觀點,確實精彩!受益匪淺!但同時也使我“手癢”起來,也想談談我對此次合作的一些看法與觀點,但這次我不想長篇大論,因為我感覺“如果認真,就真輸了。”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在這個瞬息萬變、燒錢如紙的時代,弄個app就敢找風投,有點小規模就喊估值上億美元的案例已屢見不鮮,這也造成了風投金額不上億都沒人理、合作當量沒有個幾十億且必須都是名門才能有些“曇花之聲”的市場現狀(所謂“曇花之聲”,即形容該新聞過氣、淹沒速度之快)。一批批“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新生代創業人們前赴后繼的比賽著“肺活量”、各種大會如雨后春筍般的輪番登場、有點小成績就敢叫案例、有點小案例就敢稱專家……各種亂象無不證明著市場的躁動與不安。但這其實不是什么壞事,“百家爭鳴”會激發市場潛在動力的。
但我們真的要警醒,因為不只“人”在浮躁、企業甚至“大企業”也跟著在浮躁,甚至更浮躁。近幾年來,大企業發聲的頻率已超過了以往的總和,大企業各種中高層于各類會議發聲的次數也已可謂是創歷史之最,但試問都在“發聲”誰還有心深耕企業?都在下大力氣研究著如何提升演講效果、如何制作精美的ppt、如何“語不驚人死不休”…誰還有心真正研究主營業務?有點小名聲就心比天高、不安現狀,誰還有心踏下身學習?如今的躁動將會引起不久后的“蝴蝶效應”,身處漩渦中的人們將受害至深…所以,除公司指派參會以外,我極少去參加各種大會,因為漸漸發現即便演講再精彩、案例再成功也極難為我所用,與其分心研究“奇兵”,不如全力攻“正兵”效果更明顯。
由此回觀此次“蘇~萬戀”,這其實不就是一次招商合作而已,為何搞得這么隆重?因為這就是時代的烙印,這就是所謂“互聯網思維”的應用——要眼球、要關注、要聲勢。為什么呢?因為這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吸引到輿論界的關注,可以最快的將些形而上的模式以牛逼哄哄的姿態展現給消費者,可以最快速度勾起消費者的興趣,從而實現快速聚客效果……但如果并沒有實質內涵,這能支持多久呢?拔苗助長的結果是顆粒無收,也許這也適用于市場。
近段時間,我好似發現了這樣的一個規律:“前期聲勢越大,后續實事越少。” 不知此次“蘇~萬戀”是會應驗還是會推翻這規律呢?我拭目以待。
本輯就到這里,感謝大家支持!希望交流共進。
本文首發于聯商網《觀點約架》欄目,作者:吳明毅,聯商薈成員,微信公眾號:吳話不談(微信號:wuhuabt),個人微信號:mingyi-best,歡迎交流共進!轉發請注明出處!
- 該帖于 2015-9-10 10: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