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一批A輪甚至B輪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因為商業模式未能轉化為現金收入流導致融資受挫,資金鏈斷裂而亡。同時,資本市場對于項目的創收能力也更加看重,不再一味的以用戶增長速度、用戶留存轉化等為主要考量標準,投資更加趨于理性和務實。于是也推動著眾多有用戶規模但無收入模式的創業公司進行商業化試水。其中,一大批社區類應用紛紛開啟了商業化之路,并且不約而同做起了電商。
但是從社區到電商有著一截很長的路要走,不僅僅是有用戶就能成功那么簡單。前車之鑒有騰訊,無論是拍拍還是易迅,在騰訊強大的流量支持下轉化率依舊不佳,不得不委身賣給京東。在社區與電商之間,用戶的原始需求在社交、在分享、在互動,而電商的成功主要在流量與轉化,社區雖然能為電商提供流量,但是基于購物需求的用戶轉化率則成為了重中之重。除了目標用戶精準之外,商城的定位與差異化與特色化的品類的選擇或價格將成為用戶選擇的重要考量。
母嬰社區的電商化突圍
1、寶寶樹的貨源直供模式
母嬰社區轉型電商的典型代表莫過于寶寶樹了。今年10月,寶寶樹在北上廣地區的各大地鐵站、公交站里投放旗下電商美囤媽媽的大幅廣告十分搶眼。同時,還上線了美囤媽媽的獨立客戶端,希望給寶寶樹社區里的千萬媽媽用戶提供購物服務。
作為寶寶樹著力轉型的樣板,美囤媽媽平臺上的首批產品包括Trunki、Gro、Benbat、飛利浦新安怡、惠氏、亨氏等16大國際知名的母嬰品牌,以承諾為用戶直接提供最有貨源保障的優質母嬰用品為主要賣點。
雖然一直以來寶寶樹作為知名的母嬰社區與各大知名母嬰品牌都有廣告合作,但是那更多是基于品牌層面的合作,而并非電商層面的合作。如今寶寶樹自己做電商,雖然與供應商有良好的關系,可以直接供貨,但是采用的是自營的模式,在采購價格以及銷售價格上并不占優勢,而且這樣的標準化產品更天貓、京東等綜合性電商平臺相比未必有價格優勢,所以很難成為用戶的首選。即便有再好的專業度與信任度,用戶也完全可以在寶寶樹建立對某個品牌的信任,然后去各個平臺進行比價,最終做出在哪里購買的決策。
2、辣媽幫的C2B2C商城
移動母嬰社區辣媽幫做商城的時間要比寶寶樹早,在去年9月份就開始了,主要定位于移動進口母嬰特賣電商,并且采用的是C2B2C的模式。具體來說是,通過B2B2C“眾薦”模式一方面對辣媽幫社區的幾千萬用戶進行意見征集,主動收集信息;二是通過技術分析用戶行為習慣,對辣媽幫社區內的所有UGC內容進行精準專業分析,捕捉用戶需求。
通過這樣的方式,辣媽幫再將優質的信息向社區反向傳播,形成粉絲群,起到口碑引導的作用。當用戶知道辣媽商城的貨品是經過眾多媽媽經驗積累而推薦的,她們會更信任辣媽商城,從而提升了商城的轉化率。
相對于寶寶樹而言,辣媽幫做電商的模式更加投用戶之所好,也利用好了用戶的口碑傳遞作用,是基于口碑的轉化而非價格,這是辣媽幫的獨特之處。尤其是今年3月份辣媽幫獲得了唯品會的領投之后,后者可以完全利用唯品會在商品與供應鏈上的優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3、美柚的場景化購物模式
今年4月,美柚正式開啟電商商業化,開設了專享特賣的頻道入口,社區也新增購物圈,用于購物討論與產品推薦。雖然與寶寶樹和辣媽幫一樣都定位于特賣,但是具體來說美柚采用的是基于場景化的購物推薦。
美柚上線之初主要是以經期管理為切入點,同時為女性提供備孕、懷孕、育兒、社區交流等功能服務。通過兩年多的發展積累了數量眾多的活躍用戶,其商品品類在母嬰類目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服飾、家居、食品等與女性生活緊密相關的品類,將工具、社區與電商進行了一體化。
從現有的信息來看,美柚主要采用的是品牌導購模式,已和OLAY、蘇菲、蘇泊爾、蘇寧易購、唯品會等幾百個知名品牌達成合作。美柚作為一個新型的女性社交平臺,對精準化、社交化營銷還是有蠻大的價值的,也有機會成為眾多品牌營銷的新渠道。
美食社區的電商化試水
1、下廚房的食品電商
2014年11月下廚房上線“市集”,開始電商運營,由一個菜譜工具類應用轉型為一個集合工具、社區與平臺電商屬性的家庭美食入口。下廚房電商平臺“市集”沒有采用自營模式,而是采取輕資產的模式,做一個食品電商平臺,接入供應商,類似于美食類的淘寶。
供應商可以在下廚房市集中開設自己的店鋪,如淘寶店鋪一樣,還會推出滿減、包郵等活動。下廚房主要做平臺搭建和線上用戶體驗工作,為供應商提供精準的用戶群及流量,并收取傭金。倉儲、物流、包裝等部分則交由供應商負責。
除了自身平臺的內容營銷外,下廚房還將依托其平臺的達人和美食領域的自媒體建立傳播和導購體系。據了解,目前在下廚房電商平臺上已入駐幾百個商家,擁有幾千種產品,覆蓋了美食、餐具、廚具等幾大類,主要是以電商導購為主。
2、豆果美食的輕烹飪概念電商
2014年10月底,豆果美食在食譜的基礎上增加了社群、電商兩大分支,在強調用戶群體社交功能的同時,進一步優化了“優食匯”的電商平臺。隨后又在今年7月提出了輕烹飪 2.0的全新概念,據說這是結合豆果美食菜譜和電商平臺的一次全新嘗試。
輕烹飪 2.0可以提供的不僅有半成品食材,同時還包含你在廚房中所有可能涉及到的物品,從鍋碗瓢盆到菜品烹飪出來的每一個過程,從而幫助用戶更輕松地解決做飯麻煩的問題。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豆果并沒有很好地解決用戶輕松做飯的問題,反而把重心放到了和下廚房類似的食品電商上去了,同樣面臨著標準化產品難以勝出的競爭壓力。
3、好豆菜譜的美食到家服務
好豆菜譜與下廚房、豆果美食同為美食菜譜社區,但是其并沒有走傳統的食品電商的路子,而是另辟蹊徑在做手工美食電商好豆到家。好豆主要是挖掘出好豆菜譜社區內的的美食達人以及平臺之外的民間手工美食達人,精選與包裝美食達人們制作的烘焙甜點、小吃零食、熟食鹵味等手工自制的食品在好豆到家電商平臺上進行售賣。
用戶可以通過好豆菜譜APP的好豆到家電商頻道直接下單,然后入駐平臺的商家會根據庫存情況立即發貨或者即時制作完成后快遞到用戶的家里,從而幫助用戶品嘗到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
好豆的美食到家服務雖然也是食品電商的一種,但是在模式上更加基于共享經濟原理,通過為廣大美食達人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可以在好豆到家上開店并售賣他們親手制作的美食,賦予了美食電商更多的人情味。當然,該模式相對于下廚房與豆果美食的標準化產品來說,雖然更有特色,但是面臨的挑戰在于食品安全問題與政策監管。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母嬰社區還是美食社區,大多從工具型產品入手,進而社區化,并且都積累起來了規模眾多的精準用戶。而且,垂直領域的移動社區都是在最近一兩年開始集體嘗試電商化,雖然領域不一樣,但均是基于對目標用戶需求的挖掘。
擁有巨大的用戶規模和流量固然是做電商的一大優勢,但是能夠利用好這些流量,關鍵還在于對用戶需求的挖掘以及購物場景的洞悉。尤其是,各大社區所提供的電商產品和服務模式是否適合自營,還是適合導購,亦或是基于C2C的共享經濟模式,恐怕對每個平臺來說都不盡相同。所以,各大移動社區的轉型之路還是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的為好。
作者:沙水,食小伴創始人,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注O2O、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個人微信號:shashui007,微信公眾號:“沙眼看互聯”,歡迎交流探討。
- 該帖于 2015/11/12 9:0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