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以及公眾號興起一場由英國爵士引發的關于電商與實體商業的大討論。這位英國爵士的觀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第一,中國政府允許電商的快速發展是錯誤的;
第二,電商不應作為拉動社會消費的“主力軍”,電商反而是在毀滅消費;
第三,電商將導致實體商業的毀滅;
第四,實體店受電商沖擊主要因為消費者從電商平臺購買的都是廉價垃圾產品。
電商PK實體商業,各位對“英國爵士”的這四點觀點有啥看法?來說說啊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對上述問題的一些剖析。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
實體店十年之前集體進入了一種情緒,就是我們已經找到法寶了,今后可以高枕無憂了,只要把我們做過的事情,擺過的姿勢,全部一樣不落的進行復制就可以了。生意成功和普通員工關系不大,隨便什么人進入了我這套都能干成事。電商的出現,可以讓大家冷靜下來。國無外患,必有內憂。倒退不僅僅是因為電商的出現,自身的麻痹,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有關系的。以前競爭不激烈的時候,不照樣有企業倒閉。現在的競爭激烈了,還是有公司會賺錢。事情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做為一個實體零售從業人,我并不排斥發展電商業務,但是希望政府和平臺運營商能夠規范電商的管理。線上線下應該誰也滅不了誰,但是目前中國電商市場發展比較畸形,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社會影響和不正當競爭環境。個人希望未來這些方面有改善:
1、希望在稅務管理上做到線上線下一致 ; 2、國家收稅、平臺收費要做到相應的管理和服務不能以假亂真擾亂市場; 3、電商平臺是一個激發創新、個人創業的良好平臺,但是現在它更多的功能是拼照片博噱頭,無底限的傍名牌抄創意拉價格; 4、嚴管售后服務和線上刷單、假評、釣魚詐騙等
希望政府能在其中發揮做用、擔負職責,通過法律、法規和引導來讓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真正做到激發內需市場,發揮市場的正當競爭功能。
80后經歷了新時代的變遷,也經歷了真正的購物過程:集市——商場!過去都是街邊叫賣,隨著改革開放,從街邊搬到了屋子里,現在又要從屋子里搬了出來。
中國遵循的經營之道乃是——“真”“實”“誠”!而電商遵循的則是——“狠”“準”“貪”
當電商認識到自己有弊端的時候,會做回原來的實體,然而,到那時,面對實體的競爭對手也寥寥無幾!致使一些老品牌相繼退出市場,一些新品牌進入市場。
但真正定勝負的還是消費者!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絲綢之路中的駱駝。一個商家沒有對消費者的誠信,就等于裝著殘疾的假乞丐!
誠信贏商,狡詐敗商!
q_5019901342- 該帖于 2015/11/28 2:1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