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老了,一直生活在回憶里。。。。。。
------------題記
上學時的一則笑話,一直念念不忘:一男生在校上課期間翻墻逃課,
被看門保安抓住問:
“為什么走后門”
該男生指了指美邦的上衣,答“不走尋常路。”
“這么高的墻,你是怎么翻過的?”
該男生指了指李寧的褲子,答“一切皆有可能!”
“剛才為什么一直跑,喊你怎么也不停?”
該男生指了指安踏的鞋,答“永不止步”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些品牌的宣傳語對我們的生活,能解決很多的煩惱或者困惑。。。。。。
作為一名超市人,我們一直在研究商品,研究顧客,研究費用,研究環(huán)境,研究線上線下,研究策劃,可我們發(fā)現(xiàn)了么:超市工作的人的年齡都大了?
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nèi)コ匈徫铮苌倏吹?0--27歲的員工,也就是出生于1988年--1995年的這些人,哪去了?我們在超市能看到的年輕人,還是2004年左右入職的那些人,基本出生在1975—1985年的人,2015年,我們在超市也能看到那些年齡在50歲左右的大姐大哥們。
上月去百貨購物中心了,發(fā)現(xiàn)那里導購的年齡也比較老了,出生于1988年—1995年的人去哪了?是這些年出生的人少了么?還是他們都去開網(wǎng)店了?真的很少見到她(他)們。。。
2004年學校畢業(yè)就進了超市收貨部的訂單組,一個辦公室8個人只有2人新婚,其它的都是未婚,現(xiàn)在門店的收貨部,都是為人父母了,沒有一個未婚的。。。。。。
2004年我們門店的20、30個防損只有1、2個人結(jié)婚了,2015年的門店20個防損沒有未婚的了。。。。
2004年的賣場,主管和員工們多數(shù)也是未婚的,且超市里80%的人員都不是本城市的,都是從各個地方匯集到一起的,更準確的說是各個農(nóng)村往城里過渡的人,學校往社會過渡的人。【1988年后農(nóng)村已經(jīng)實行了獨生子女的要求,多數(shù)人家里都只有一個兒子和女兒,現(xiàn)在農(nóng)村發(fā)展的好了,1988年后出生的人也不愿背井離鄉(xiāng)的去外地打工了,曾經(jīng)出去的人也會告訴他們遠方的城市沒有想象中的好,因為離家遠,離家的人一年有時還回不了一趟家。】那時候,上班的員工特別有激情:因為年輕,因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因為剛剛可以自己掙錢吃飯了。2005年我做人事招聘時,記得招聘收銀員時:年齡要求18---25歲之間。2015年再看看超市的收銀員,我店60名收銀員只有5名未婚,其他的也都30歲以上了,也有40歲的大齡姐姐,而現(xiàn)在的人事再招收銀員時,也限制在40歲以下了,有工作經(jīng)驗的還可適當放寬。。。。。。
2004年大家在找朋友時,可能因為在一起長期工作的緣故,超市有一個現(xiàn)象:防損員找收銀員,理貨員找促銷員,賣場主管找辦公室文員或者洗化部的促銷員【因為賣化妝品的促銷員相對還是漂亮點。。。】,那時的很多人都很年輕,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另一伴,我也是。2015年時,超市工作的人除了2004年時的年輕人,還有剛退休和將要退休的大姐大哥,都在超市操心著給自己的女兒或兒子在找合適的伙伴。。。。。。。
2004年,那時的員工住集體宿舍,晚上一起出去玩的,瘋的,都是那么的開心,也不覺得上班累。2015年,員工剛上班就感覺累:沒有精神。工作也是在這兒混,找不到前進的動力。現(xiàn)在在超市上班的人,多數(shù)是為了照顧家,上早班下午輔導孩子作業(yè),上晚班早上送孩子上學,孩子不上學可以呆到賣場玩。上班也只是混個時間,工作能拖就拖,掙著可有可無的工資,拿著超市的特價商品或贈品,慢慢的生活著,給自己找個事做。。。。。。
2010年的公司內(nèi)部論壇還是很活躍的,很多人都會經(jīng)常上論壇的,論壇的每個分類也都會每天有不少于6篇主題被不同的壇友在更新,大家會發(fā)發(fā)牢騷,爆個料,工作不會了求指教,娛樂一下,互動一下,大家還是有些想法的。2015年,論壇一個月也更新不了6篇,很少人再去看,再去關注,因為現(xiàn)在的員工年齡老了,不愿也不會玩電腦,稍年輕的員工也太忙了:忙著下班,忙著照顧孩子,忙著照顧家。。。。。。
一直以來,經(jīng)營者也害怕超市人力的斷層,但超市的收入越來越抓不住年輕人,怎么辦呢?招聘儲干或叫MT,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提前進入賣場,百般呵護,可結(jié)果呢?本城市各大超市儲干留下的比例不足15%,即使留下的也是所謂的做辦公室的,因為采購這個詞的吸引力,采購部能多些。賣場的儲干人數(shù)占比不足5%。今年我店元月份、2月份分批招儲干35人,賣場留下2人,辦公室留下3人,賣場的1人和辦公室的1人現(xiàn)在也準備拿到12月份的雙薪后離職。11月我店又招了13個儲干,真不知道他們是否能留下來,能留多久?
我在想:再過十年,80后的我們也老了,還有人去超市上班么?供應商送來的貨誰會擺放到貨架上呢?賣場還有理貨員么?任何行業(yè)的競爭都是人的競爭,沒有人了,沒有年輕的人了,這個行業(yè)的明天再哪里呢?
也許我多慮了,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也許會讓機器人遍布于各大賣場,顧客購物也僅僅需要在家點點鼠標,或者動動手機。超強的物流便會把需要的物品統(tǒng)一放在樓下的隨處可見的便利店,或者直接送到我們的家里。那時的老人也不用再去超市排隊搶特價了,只在家里利用手機或者鼠標便可購到所有的商品,如果真是這樣,每個人都可在家解決吃穿住,恐怕行的機會也少了【現(xiàn)在過節(jié)期間的景點排隊、高速堵車是我們不愿遠行的重要原因】。人和人還怎么接觸呢?可能聊天呀,八卦呀也都在網(wǎng)絡上玩了,徹底的生活在虛擬的、游戲的世界里。
以后的以后,沒有年輕的人再愿意去超市、去賣場上班了,超市的未來在哪里?超市的發(fā)展會是什么樣呢?我不知道,但李寧的品牌宣傳語應該可以解釋:一切皆有可能!
一、謝謝你的回復。
二、文章做以下補充:
1、俺老師說了: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雷鋒董存瑞。超市的基層員工相對來說我感覺沒有那么的辛苦,工作也沒有多少壓力,選擇這個工作的人少了,可能因為薪資太低。
2、我不做人事很多年了,我也只是賣場的中級理貨員,我做超市的感覺和白巖松做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的感受是一樣一樣的:痛并快樂著。。。。。。
3、普遍認為沒有出息的人才干超市的觀點不是別人形成的,是我們超市人自己說的,舉一個例子:還記得幾年前家樂福熟食被記者臥底學習,參觀后曝光的事情么?還有各路記者對各個超市暗訪的事情,對超市的管理人員影響滿大的。在一個知名的企業(yè)的城市經(jīng)理給超市各店長開會時說:現(xiàn)在年底了,我們是要為春節(jié)銷售補充人員,但是如果感覺應聘的腦子比較聰明,又特別漂亮有氣質(zhì)的,這類人我們還是不要招聘進來,否則春節(jié)后就是315,把我們某一個細節(jié)曝光我們的春節(jié)績效就什么都沒有了。年輕的,漂亮的,有能力的不會來超市,因為超市的工資也只能找到各方面能力都不是那么強的人。。。。
4、超市的核心管理者也認為賣場的一線員工不需要什么技能,只要能按要求拉貨,上貨,賣貨就行了,不需要什么技能,能2000元找招聘一個人來干活就不會出2100元來招聘另一個人;事實也是這樣,理貨員讓40歲的人干和20歲的人干好像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貨都拉的動,都能整齊的擺到貨架上,但時間長了管理者就會發(fā)現(xiàn):20歲的人對賣場是有想法的,會想怎樣會更省人力,怎樣把貨賣的更好,會去別的地方學習,如果適當?shù)囊龑В?0歲的人會更有工作的激情。40歲的人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上級讓怎么做就怎么做,思想相對比較成熟,想法也比較固定。
87年人,進入這個行業(yè)也才3年多點的時間。
說點自己的感受吧,這個行業(yè)就像樓主說的一樣,賣場確實年輕人少,為什么呢?賣場的基層員工薪資待遇是低,而且說實話還是很辛苦的(我是生鮮)主要看到的都是生鮮的工作。門店上的基層工作,公司也不會開出多高的薪資來招攬人才的,所以基本就是一些大姐大媽來混點社保,照顧照顧家里。所以工作也不會上心的,經(jīng)常在賣場會看見員工和顧客吵架,員工的抱怨,其實我覺得這真的就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在的零售行業(yè),我覺得服務是越來越必不可少的。所以員工的服務態(tài)度很重要,如果公司能開出比較合理的薪資,以及關愛的企業(yè)氛圍,我想還是能留住一些年輕人的。但是超市這個行業(yè)的工作氛圍我是真覺得不怎么樣(只是個人感受我們公司,其他公司不知道哈)。作為一個87年的人,現(xiàn)在我也有了小孩,需要養(yǎng)孩子了。目前的工資待遇捉襟見肘啊。這段時間也在考慮是不是換個行業(yè)試試,或者自己去做點小生意吧
很高興認識大家,這是我的第一張?zhí)樱彩沁M入零售業(yè)的開始。以后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我是1993年的 算是比較有發(fā)言權的 以下說的話 純屬站在我個人角度 進行分析,所以不夠全面,但是代表了部分的意見而已(歡迎大家批評)
應該我哥哥是89的,所以我應該沒有記錯的話,在本應該好好接受教育的時候,88-91這一部分的年輕人應該將本該認真學習的青春奉獻給了電腦,這直接導致,在他們心中,去超市上班是絕對不可能做上什么管理層,因為他們知識結(jié)構(gòu)不夠,對于他們而言去超市就是賣苦力,算到現(xiàn)在他們正值生活的發(fā)展上升期,讓他們?nèi)コ猩习嗟臅r期,應該也是不夠;
而在92-95這一代,手機占據(jù)我們的大部分時間,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的發(fā)展,網(wǎng)絡科技的就業(yè)形勢相對比超市對我們更有吸引力,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們這一代人不愿意從事這一類型工作。
其實在我心中,有一點我覺得是導致會出現(xiàn)超市出現(xiàn)斷層的主要原因:超市管理層、員工對于自身工作的非理性認識和惡意的批評。當你對自己所屬的環(huán)境都能進行惡意的評判的時候,你怎能求得這個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就我聽到的,和看到的,大家都認為超市內(nèi)部的很多工作,無論哪個人都可以做,但是實際上,如果大家都能夠考慮到很多事情不同人做效果不同,思想不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應該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人才流失的情況。
有句話說的好,看到別人說的再多還不如自己親自去做,付出不一樣,收獲的車子會不一樣,選擇自己喜歡的狀態(tài),就可以了。
因為我抱著這樣的心情,所以我想加入零售業(yè),我想去做,明年就正式上班。
偶然看到這個論壇有這么多的零售業(yè)的高手,以后就可以更好的做好這一行了。
2015-12-03 08:54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請問一句:什么樣的薪資是合理的?在打工者看來,工資當然是越多越合理。在投資方看來,工資和福利是越低越合理。所以那些所謂的“中庸”者就會說,現(xiàn)在這樣就是最合理的。
可是,我們有沒有認真的想過,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員工(內(nèi)部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中國的思維方式基本上都是少數(shù)服務多數(shù)。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劣勢時,一定會去尋找自己認同的多數(shù)并成為其中的一分子。說到底,其實就是當今社會缺乏了一種對弱勢群體的最基本的尊重。這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沖擊。也是胖東來,海底撈能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的根本原因。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