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來了,元旦來了,春節要來了,零售商馬上要迎來一個節日季,也是顧客的瘋狂購買季。對許多零售商來說,這三個節日貢獻的銷售額要占到全年銷售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對即將來的銷售旺季,大家都摩拳擦掌,不敢有半點馬虎。
每家零售商都會做盛大節日營銷,當大家集體發通告的時候,如何能在浩如煙海的通告中一下子抓住消費者,瞬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讓消費者被你強大的磁場所吸引,這是一個難題。
現狀是,消費者根本無心分清誰家的營銷做得好,他們全憑第一感覺,喜歡上誰的方案就是一瞬間的事。許多時候,當我們把復雜周詳的方案呈現出來時,不僅沒有贊賞,還受到冷落。
營銷方案需要差異化。一個真誠的有力度的營銷方案的差異化不在于炫技、也不是炫內容,更多的是要拼內涵。現在,各種營銷方案都欲尋求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以樹立不落伍、敢為人先的形象,但有些方案太復雜了,消費者根本不明白零售商要做什么,就算知道,僅有的優惠只能供少部分消費者享用,這樣的活動方案最終讓顧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三節臨近,如何把一個有內涵的營銷方案呈現給消費者,如何讓消費者愿意參與,愿意分享?一個好的方案,不是填壓式的塞給消費者,而是感動消費者,消費者愿意樂在其中。
“三有”方案或許是一個嘗試。
——有情懷。零售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行業飛速發展,在這行業中的人同樣需要急速前進。今天你可以不關注熱點,明天就有可能被淘汰。所以,行業是急躁的,行業中的人也是急躁的。我們時刻需要證明自身,需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如果放松,就有可能被行業淘汰,被消費者淘汰。所以這時談情懷,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經常看到的營銷方案是這樣的,急切地呼喚顧客,急切招攬顧客,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得到顧客的認同,但“欲速則不達”。節日營銷方案,我們能否放慢腳步,細心地想一想顧客真正需要什么,最終呈現有一個有情懷的方案。
一家便利店曾做過這樣一個案例,至今記憶猶新。在旅游季,他們拿出兩個版面用漫畫的方式專門介紹國外景點,文字新穎有趣,讓人忘了這是一份商家的促銷海報。在版面的下方,他們用了極小的地方介紹了店內的商品。按照慣常的思路,這明明是喧賓奪主。商品應是主角,最后卻被成了配角。過去這么久,這份海報依然能印在腦海中,在搜尋有情懷的方案時,首先就想到了這份營銷案——情懷總是讓人難以忘記。
三節本身就具有情懷的因素,圣誕是友情愛情、元旦春節是親情,找準一個點無限放大,會發現要做到有情懷也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意最難得”,有情,才更易引發顧客的共鳴,情感的互通能讓顧客更愿意親近、愿意光顧。
——有新意。現在,策劃一個有新意的方案太難了。網絡的發達,讓任何方案都難長時間保持獨家性和新穎性。就算如此,仍要有新意,新意是生命力,是一個營銷案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實踐表明,如果跟風去做別人的活動,銷量很難有起色。
記得今年初銀泰在微信上做過一個春節打烊的征求案,這個營銷案設計精巧,僅是“羊年打烊”的標題就足以吸引許多眼球,這個讓顧客參與的征求案最終獲得了大量投票。其實這樣的方案最易落入被冷落的境地,就算動動手指,顧客也不愿意參與。一個方案的新穎與巧思,是吸引顧客大量參與的動力。
圣誕與元旦春節的活動年年都做,三節方案的新意在哪里呢?沿用往年的思路,還是今年爭取突破。一個穩妥的符合常規的方案當然更易通過,無形中卻把創新力拋在一邊。很多年前圣誕節,一家商場與一家品牌公司聯合一起做了戶外圣誕PARTY,利用露天廣場的獨天優勢,最終演繹成了一場圣誕狂歡。當時,這樣的戶外活動很少見,商家的活動獨樹一幟,吸引了紙媒的大量關注和報道。
——有故事。這兩天朋友圈在頻頻轉發一張圖片,上面寫,記得第一次和我見面的細節嗎?一下子就引發了回憶的狂潮,大量好友留言,見到的人還轉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為什么僅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原因就在有于故事。這句話瞬間勾起了兩人交往的點點滴滴,各種滋味涌上心頭。
如果把故事的元素嵌入到圣誕元旦春節的營銷方案中,會不會增加消費者參與的熱情呢?如法炮制,在圣誕的營銷方案中,和消費者一起回憶他們第一次來店的情景、第一次在店購物的情景,第一次在店里過圣誕的情景,甚至第一次在店內跨年的情景,所以有這些回憶都會讓消費者有些許感慨吧。
講故事不要講得生硬,要有趣味,提高顧客的參與度這才是根本。
有款叫潘多拉的首飾,這款首飾除了本身有特色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能在手鏈上能隨時增加珠子,有許多人為了特別的理由去買一顆珠子,比如生日、結婚紀念日,這樣一顆顆珠子也有了特別的意義。
一個好的節日營銷方案,就要像這款潘多拉的首飾,讓消費者有意義地持續購買,通過營銷方案激起消費者的熱情,讓每一次購物都有一個特別的理由與意義。
- 該帖于 2015/12/1 16: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