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支持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為2.7萬億人民幣,增長28.8%。傳統零售、電商平臺、支付機構等紛紛利用各自優勢,大規模進入跨境電商市場,實體零售開跨境電商體驗店有華潤、摩登百貨、奧園等,跨境電商平臺有阿里巴巴、敦煌網、洋碼頭、小紅書、亞馬遜、易貝等。除此之外,作為服務商的PayPal、中國郵政、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整個跨境電商產業鏈中重要的組成要素。本文將從政治、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四方面分析中國跨境電商的宏觀環境。
近年來,國家政策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優惠政策相繼出臺,降低了進口商品的成本,使消費者在國內能購買與國外同等價位的商品。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了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推動實體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支持企業建設境外營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絡,鼓勵流通企業與制造企業集群式走出去。
隨著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國家出臺跨境電商相關政策并完善相關流程規范,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健康發展。2013年8月26日,《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 頒布實施,這是國家第一次將跨境電商提高到國家政策扶持的高度。2014年第1季度,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出臺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措施。《十三五跨境電商行業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解讀了更多最新跨境電商行業國家政策。
(2)跨境電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 海淘人群 1800 萬,成交規模 1400 億,預計在 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消費規模和市場增長迅速。此外,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升級,中國中產階級電商用戶目前在 5 億左右,消費升級需求旺盛,對海外品牌認知度不斷提高。
從中國加入WTO到“中國制造”遍布全世界,再到“中國創造”逐漸被國外消費者所熟知,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以聯想、華為為代表的優秀企業走出國門,通過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優質產品不斷搶占外國市場,逐漸得到了外國消費者的信任,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企業逐漸實現了“走出去”戰略。
近年來,推廣、物流、支付等中國跨境電商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國內的大型跨境電商,包括物流企業,紛紛建立海外倉;針對出口電商的服務創新,還體現在金融服務方面,如中國平安和eBay合作為其平臺上的出口電商提供小額融資服務;PayPal與北京郵政聯合推出的“貝郵寶”國際物流解決方案等。
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較為成熟,隨著用戶網購習慣已經形成,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在發達國家市場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同時在新興市場,“中國制造”具有相當的市場認知度,借助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中國商家可以便捷的進行出口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對中國出口貿易具有非常好的帶動作用。
跨境電子商務的海外推廣和國內明顯不同,除了文化差異外,國外市場更多運用Google搜索,及Facebook,Linkedin,twitter等SNS社交類推廣工具,跨境電商服務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系統研發能力,幫助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提升營銷能力,讓世界重新定位中國產品,提升中國出口業務。
物流服務是跨境貿易的重要環節,由于其在跨境貿易產業鏈中的特殊地位,支持跨境貿易的物流企業紛紛建設海外倉,提供外貿企業在提供跨境服務;另外,物流的信息化和貨物可追溯技術也是物流發展的重點,物流信息化可以有效減少跨境貿易中的糾紛和欺詐行為,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跨境電子商務,由于牽扯到國際結算和支付,國家和央行在相關領域都是非常謹慎的,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國際支付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指導各類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及相關服務機構安全、規范的進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業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已向境外商戶全面開放微信支付能力,為跨境電商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
在跨境貿易中,不同市場擁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商家在進行出口貿易中,對國外市場的理解和把握很重要,大數據的運用在幫助商家理解國外市場,做有針對性的商品銷售和策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海外倉的運營,同樣依賴大數據的支持。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