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這個話題,個人覺得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互聯網+ = 電商?答案是否定的,電商的本質是:減少中間環節,確保商品價格優勢,把無數的商品集中在一個虛擬的平臺,供大家選擇,讓顧客由原來現場手工選購商品改為鼠標選購,由推購物車到現場自己搬運回家改為快遞哥送上門,付款方式由貨幣本身改為支付寶,本質是改變顧客購物的過程和方式,零售的本質并沒有變。互聯網時代本質是:優化一切可以減少的環節,極大提升顧客體驗,讓更多的體驗實現去中心化,實現人人都是中心,對于顧客需求達到及時響應,無障礙交流,互聯網本質是一種生活方式,同原來的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一樣,是對原有的社會模式的一種顛覆。
近幾年,電商的瘋狂崛起讓無數的實體店膽寒,不論是百貨業、超市還是專賣店,都感覺命懸一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各因素:
1、當前的消費趨勢是零售消費發展趨勢決定。
2、電商作為體量近乎無限大(包含品類和單品)平臺,給人們更多的選擇。
3、魚蛇混雜的單品適應了當前的中國消費者需求(便宜、多)。
4、國家知識產權的體制建設沒有跟上零售經濟市場發展的步伐。
5、國家在具體的電商監管層面極度落后,給了無數不法分子生長的空間。
6、人們選擇電商消費,不是顧客的錯,是國家制度體制和零售實體之間斷層決定的。
現在探討線上品牌到線下發展實體店,我不看好,原因如下:
1、線上做的好,線下就好嗎?前期阿里巴巴的鄉村計劃進展好像不太順利,原因是:鄉村市場雖大,但是需要大眾的消費水平、觀念同步,龐大的物流足以支撐,更重要的是售后的及時性和顧客體驗性能否不滯后,但當前來看很顯然做不到,現在阿里做不到別人可以嗎?估計很難,但是未來是可能實現的。
2、線上店同線下店能一致嗎?不一致,原因是如果能實現一致(商品、價格、售后、經營成本等等),現在的阿里巴巴不會有那么多的麻煩,售假、售后、虛標價格、無資質經營等等,國外不會那么多的官司。不能實現一致的線上線下,還要大規模開實體店,你覺得有前景嗎?
3、社會消費發展的歷程決定了,電商和實體會永久的共存,只是我們剛剛進入這個新的時代,從內心里無法接受而已。因為電商沒有改變傳統零售實體店的顧客消費本質,它只是改變了顧客購物方式和途徑。
既然互聯網+同電商不一樣,而互聯網+會是未來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那么未來互聯網將是一個時代的標志,而電商只是滿足顧客消費的一個途徑罷了。我們無法改變風的方向,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舵的方向,從而讓我們走的更遠,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我不看好線上品牌的大規模線下發展。
中雨- 該帖于 2015/12/13 13:2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