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曼女裝,純電商做全渠道的典型代表。
特別是2012年進軍全渠道失敗,2015年重新做,此案例值得研究。
從電商發展歷程看,方建華還是有戰略眼光的,戰略節奏不錯,到目前為止。2012年做全渠道布局的商家極少,茵曼屬于早知早覺的。
2012年的全渠道規劃:
茵曼OAO模式計劃:主打二三線城市,為實體店鋪配備定制的OAO觸摸屏,利用人機互動的方式(客戶+OAO觸摸屏)實現線上線下產品共享、會員共享、促銷共享,并統一后端的ERP系統,倉儲、配送體系,真正打通線上線下購物渠道。
2012年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茵曼總結)
1、沒做到同款同價。
對于茵曼而言,線下實體店首先遭遇了來自線上活動的沖擊。由于線上銷售的靈活性更大、活動更多、貨品調動速度更快,這“對于線下的經銷商而言是一種傷害”。實際操作中那些線上線下重疊的貨品,常常會在線上打折,顧客到店里買了衣服,后來發現網上賣的更便宜,最后又都轉向了網購。(摘錄文檔)
2、品牌定位問題
品牌定位,事實上也限制了茵曼線下實體店的發展。茵曼原本定位于小眾市場,而互聯網這個平臺有能力讓小眾品牌產生大市場,但是實體店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摘錄文檔)
云陽子認為:同款同價是核心原因,線上線下都做好,不是簡單的事情,但又是全渠道必須的事情。
棉麻藝術家的定位其實很不錯啊!棉麻女裝當然足夠開實體店連鎖的。棉麻女裝小一點,慢生活更大點而已。方建華總結出一個品牌定位問題,并非失敗的重要原因;這種認知,也直接影響到他將來的決策,往多品類進軍。
2012年失敗的原因還有什么?(云陽子總結)
云陽子個人認為,整體來說是戰略實施的問題,影響到運營節奏。
1、運營節奏問題:快人一步,不要快人三步。2012年這個時機,搞全渠道不宜太快,專注做好“同款同價”就是快人一步,就會勝人無數;方建華非要搞一攬子解決方案,快人三步(系統整合花了半年多時間,耗資過千萬),越復雜,越容易失敗。試點要輕快,試錯要迭代。
2、操盤人的問題。戰略方向很好,但是戰略落地實施明顯有很大問題。一個是運營節奏問題增加了項目實施難度,一個是沒有解決好同款同價的問題。這個操盤人一般是運營副總,也有可能是方建華。很多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操盤人身上;只不過,很少人愿意承認這一點。
2015年茵曼重新做全渠道,而韓都衣舍曾經做線下店的后遺癥是不再涉及線下實體,不僅僅是勇氣,更是眼光。這一點,方建華更準。
2015年的全渠道規劃:千城萬店計劃
1、投資一個億,和茵曼粉絲一起在全國各地開1000家店;
2、把這個線下店鋪打造成多品類的慢生活小站,并以此為依托打造“茵曼家“線下生活空間,營造慢生活“茵曼家”的感覺;
3、“茵曼+”整個店面是茵曼全品類的產品,空間陳列的每一件商品,甚至包括衣架、擺設,都可以售賣,粉絲可以把“茵曼家”直接帶回家;
4、讓粉絲經營“茵曼+千城萬店”,創新粉絲文化,讓粉絲成為集團的品牌合伙人。(摘錄文檔)
什么是“茵曼+”的模式?
粉絲做加盟商,零加盟費、零庫存、零軟裝。具體來說就是,幾十平方米的小店,由品牌供貨,貨品全部上架,去除一切中間商,無庫存。同時,款式線上線下同步更新,價格也實時同步。
不僅僅可賣服裝,還有居家用品,還有家具裝飾,將來可能更多。
最重要的是,不壓庫存,加盟商可退可換。
加盟者有3大部分的成本支出:
1、貨品保證金:加盟店主需要按門店平方數交付8~15萬不等的保證金,兩年合作期滿后可以按約從茵曼取回。
2、店鋪硬裝:店鋪裝修一次性成本支出。無需軟裝費用。
3、經營費用:店鋪租賃費用、人員開支等。
這和傳統加盟還真不一樣,看起來很美好!
云陽子當時兩個想法,第一是方建華戰略眼光確實好!第二是方建華野心(或者說雄心)確實大。
1、粉絲做加盟商。幾乎是最好的加盟方式。類似直銷(只不過叫有店鋪直銷),圈人很厲害,黏性很強。而且能解決就業,1萬個家庭,有社會示范效應。
2、茵曼+多品類。不僅僅是女裝,還有童裝,家具,將來還有居家服,居家生活用品等等; 茵曼家,搞的有點大,豈止是品牌O2O ,有可能也是平臺。
茵曼家的2個發展方向。
或許將來茵曼家順利,會往2個方向發展。
一個是無印良品,多品類自營商品,品牌O2O。
一個是小米,做生態鏈,平臺方向發展。
無論哪個方向,都很大,豈止于大。茵曼將來能否成功,其實和我等并沒關系。云陽子只不過好奇,什么原因讓棉麻藝術家,變為慢生活。一切皆有因果,雄心也罷!野心也罷!都是事后定論。創業并不一定是要達到一個很偉大的目標!或許,找到初心,發現自己,才是創業的本來面目。
這也是我寫本文的初衷。愿生活越來越美好,創業者加油!
- 該帖于 2015/12/14 13:2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