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目前服裝市場線上銷售額占比24%,并保持了可預期的明顯增長。所以傳統的服飾品牌近兩年來紛紛開始轉做線上生意,入駐各大電商平臺建官方網店。但也有誕生于線上的互聯網服飾品牌選擇了反其道而行之,已開始摩拳擦掌搶占線下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6月16日獲悉,互聯網女裝品牌茵曼正式宣布啟動線下門店招商計劃,宣稱將啟動“千城萬店”計劃。創始人方建華稱,5年內要在1000個城市里開到10000家門店。
依靠粉絲開店
根據茵曼的招商手冊,本報記者大致梳理出這家互聯網品牌線下實體店的經營模式。據悉首批計劃開地200家實體店可以享受“0加盟費、0庫存、0軟裝”服務。
如何做到“0庫存”?方建華表示,茵曼不鼓勵實體店經營者囤積產品,進來的貨品全部上架。消費者如果在店里試穿后需要購買店家缺貨的產品,店主可以直接登陸網店下單系統,通過快遞迅速補貨。品牌方可以在48小時內直接發貨。
不同于傳統的服飾品牌實體店,茵曼方面表示,自己店鋪內的服裝吊牌上只有二維碼,掃碼才能獲得價格及其他信息,并承諾款式線上線下同步更新,貨品的價格也實時同步。消費者可以選擇現金支付,也支持手機支付。
按方建華的說法,這是徹底的供應鏈體系、貨品體系、價格體系、會員體系、盈利和服務體系的融會貫通。
“基于茵曼天生的互聯網DNA,這個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充分挖掘會員即粉絲的能量。”他稱,“粉絲經濟不可估量,除了買茵曼的衣服,還可以一起創業,這是粉絲經濟的一種極致表現”。
據悉,早前茵曼已在安徽合肥、廣東汕頭、湖北丹江口等地悄悄開了5家實體店,測試各種數據和系統。方建華設想,2015年這樣的線下實體店將開設200家,2016年開設1000家實體店,5年內在1000個城市開設10000家實體店。
逆襲線下靠譜嗎
相對于茵曼線下的野心,其它的互聯網服飾品牌就顯得很謹慎。
雖然裂帛的創始人湯大風此前就表示今年會走線下渠道,“線下的市場也很大,可以嘗試,且線下可以和線上買家很好地互動。”但按照湯大風的計劃,裂帛的線下店是“只有做到盈利,我們才會開第二家。”
而韓都衣舍則更保守。這家公司的負責人6月16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們沒有線下開店的計劃,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為中國貢獻一個一流的純互聯網品牌。”
在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要開實體店沒有那么容易。“淘品牌走線下渠道面臨的問題是慣性線上思維,轉化率是個問題,另外線下面臨的消費者需求更細致,對體驗細節要求更高。”此外,程偉雄也指出,茵曼的“0加盟、0庫存”更多的是噱頭,“服裝企業幾乎不收加盟費,加盟商靠的是產品差價賺錢。”
服裝電商的凈利潤率也被“詬病”。根據搜于特公告,2012年~2014年,廣州匯美(茵曼的母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6億元、5.90億元和9.56億元,凈利潤2001.7萬元、3412.5萬元和3890.8萬元,凈利潤率分別為9.3%、5%和4.1%,呈逐年下滑趨勢。
“實體店要支持店鋪的租金、人工成本等,5%的凈利潤率也許線上能賺錢,但對于實體店來說,要實現盈利就很難了。”程偉雄表示。
不過,方建華依舊信心十足,“我地目標是,有茵曼粉絲的地方,就有茵曼實體店”。他設想,未來將在全國布局萬家茵曼粉絲小店,撬動100億元規模的線下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