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專欄:小型店已經成為傳統大型零售商重新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以沃爾瑪為首的“大店派”們更已經嘗到小店帶來的各種妙處。
我們一起看看沃爾瑪鄰里市場店(Wal-mart Neighborhood Market)到底是什么樣的,它到底是如何重新吸引客流、如何從包括全食超市(Whole Foods)等競爭對手手里“收復失地”的。
本文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附有經營思路的獨家分析哦!
沃爾瑪鄰里市場店的外觀,樸實無華。
比起傳統店鋪,小型店中只有10排貨架,其商品類型以即時性補充產品為主。從面積看,小型店只有3900平方米,僅是沃爾瑪傳統店鋪面積的五分之一而已——這將對店鋪內商品品類的選擇有更大要求。
店內依然能看到沃爾瑪的Slogan“天天低價(Everyday Low Price)”,而且在小店中,其商品價格盡管常常略高于郊區的大店,但是比起周圍的競爭品牌,其價格依然有競爭優勢。
作為以即時性補充產品為核心的小型店,從店鋪設置來看,顧客一進店就會看到生鮮區(Fresh Produce),畢竟這才是真正“即時性需求”和“非計劃性消費”的核心,也是店鋪主要的毛利來源。
沃爾瑪鄰里市場店的有機食品區(Organic),對于目前的零售業來說,有機類生鮮由于有利于健康,已經成為不少顧客的首選。
同時,有機生鮮并不適合傳統沃爾瑪店鋪,畢竟那里還是以“囤積性需求”為主,而且顧客檔次偏低;而小店通常在城市中,這里以年輕人、家庭為主,而且家庭年收入通常更高,因此對于“健康”更有需求。
從這里可以看到,員工進行生鮮補充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直接從下面的框中補充即可,無需像傳統店中一般,必須去后面的庫房搬運,這樣就避免顧客到店后,發現想買的東西沒有,進而“浪費顧客需求”。
和傳統店鋪不同的是,鄰里店中幾乎每排展架附近都有一個員工,她們會為顧客提供幫助,例如幫他們找到相應的商品、為他們提供購物車等。
看起來很簡單,這卻成為小店的一大優勢,一方面需要的員工數量不大,另一方面,考慮到店鋪位置,這里的顧客通常有更高的體驗需求,而對于超級市場這種也太來說,幾個員工已經足以為顧客提供必要的服務和體驗了。
酒類商品是鄰里店中一種很重要的品類,從擺放數量就能看出來。而且這類商品還提供線上訂貨線下取,完全就是為了滿足少量、即時需求而設定的。
飲料的數量更多,而且有趣的是,在展架的最上端,還在銷售嬰兒床、嬰兒車類的商品。
毫無疑問,店內有各類肉制品。沃爾瑪的發言人表示,鄰里店可以讓當地顧客方便地購買各類曾經只能在郊區大興店鋪才能購買的商品,甚至還能購買藥品,而且很多商品都可以線上下單線下取,這就給小型店以打敗7-Eleven類純便利型店鋪的能力。
從商品構成了來看,75%是可以食用的,另25%是清潔類商品、寵物產品和藥物。
由于店鋪很小(4000平米確實是“小店”了),顧客會很容易找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不少顧客表示,由于沃爾瑪鄰里市場店“特別小”,那么比起其競爭對手——比如克羅格(Kroger)、全食超市——沃爾瑪鄰里店的商品更好找!
從數據來看,沃爾瑪鄰里市場店是極其成功的,在最近一個季度中,其同店銷售額增長7.3%,而傳統店鋪只有1.5%——小型店已經成為沃爾瑪業務的新增長點,而且這一趨勢并不只在沃爾瑪身上出現,包括Target在內開出小型店的零售商,都發現其小型店的客流量一直處于穩定增加狀態。
和國內零售店不同的是,美國零售店中不少都有藥品(Pharmacy)銷售,而且是在店中,不是結款臺外部。將藥品類商品放在店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顧客需要買藥時,他們不得不走進店中,這時候順手買點東西就太正常不過了,可以說是用藥品作為“錨”誘惑顧客進店。
(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內,藥品通常是在醫院買,尤其當顧客有醫保的時候。而在美國,藥店是個特別巨大的生意,顧客除了可以在醫院購買以外,更會在藥店購買,而美國兩大藥店Walgreens和CVS可是全球零售業中銷售額排行前10的!)
這里還有一個細節,店里藥品部近的貨架都比較低,這樣顧客就直接能看到“藥品”幾個字,對于那些買藥的人來說,這成為生鮮產品以外最重要的“錨”。
“大甩賣展架”,在通往結款臺的路上,店中還加入了展覽“大甩賣類商品”的展架,這和傳統零售店在結款臺旁邊銷售口香糖、打火機是一個道理。
盡管不斷有人來結賬,但是整個結款臺并不忙碌,這也和傳統店中那種結款長龍形成鮮明對比。
(聯商網專欄作者 王子威)
- 該帖于 2015/12/24 10:4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