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在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較大、投資和出口增長依然乏力、GDP增速將繼續回落的大背景下,中國商業聯合會今天對外發布了2016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
熱點一:新常態下市場銷售增幅持續放緩,消費需求對GDP拉動作用仍居首位
2015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快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擴消費、惠民生的措施密集出臺,擴大改革紅利,釋放市場潛力,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措施效果已經顯現。
2015年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1-9月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達到了預期調控目標。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4%,快于第二產業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51.4%,比2014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2014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
從目前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看,7月份以來呈現微幅加快的態勢,居民基本生活用品呈現較強的剛性,汽車類商品10月份速度也有所加快,11、12月份受“雙11”、元旦的影響,市場增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左右,達到33萬億元。
熱點二:政府扶持流通業文件密集出臺,政策“含金量”及實施力度期待加強
2015年,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流通業改革發展的文件,政策“含金量”及實施力度增強,表明政府對內貿流通業的高度重視。
專家認為,國務院及有關部門針對流通業密集出臺的扶持政策,是商貿流通業的重大利好。但結合到近幾年,支持流通業發展、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費用的政策出臺后,有的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專家建議,政府應當在以下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要嚴格認真貫徹執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市場主體發展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同時,廣大流通企業期待,2016年及整個“十三五”時期,國家出臺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以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主線,突出問題導向,提高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流通秩序,強化誠信建設,切實把現代流通業打造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貢獻更大力量。
熱點三:“互聯網+”推動零售業創新,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形式多樣
2015年,商品流通業格局變革創新顯著,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融合互動,變得更加密不可分。數據顯示,1-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29484億元,同比增長34.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4454億元,增長33%,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10%。
隨著科技進步,全社會范圍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2016年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比2015年更快,帶動電子商務及整體零售市場的發展,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一)O2O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嘗試更加多元。(二)消費者意識明顯上升,主導零售市場。(三)消費逐漸向移動端滲透。(四)農村電子商務加速發展。
總之,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的結合,將為市場營銷帶來更多機會。專家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中,零售商在考慮企業變革的同時,不應隨波逐流,喪失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要增強主體意識和主動性,把消費者作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以他們的需求為中心,獲得他們的認可,都是企業的首要考慮。
熱點四:實體店銷售放緩關店調整持續,全渠道轉型升級迎來拐點年
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貨為主的實體店仍然遭遇業績和利潤的雙雙下滑。百貨業成為重災區,便利店業態是2015年逆市增長超過20%最靚麗的實體零售板塊。各個業態分化的業績表現也決定實體店鋪的拓展在2015年仍呈現出“關多開少、大慢小快”的局面。
聯商網統計數據,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百貨、超市等)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門店,相比2014年上半年關閉的158家門店雖有降低,但專家認為這并不說明實體零售業的“關店潮”有所好轉。此外,盡管目前關店暫且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但下一步市場對三、四線城市商業產能過剩清算的“關店潮”,極有可能將在國內大范圍出現。
惡性競爭、成本上漲、電商攻擊、政策影響是實體零售門店“關店潮”的四方面原因。專家表示,除了以上四方面原因,也與零售業的惡性競爭與銷售網點商品“雙重過剩”有關,并認為扭轉“關店潮”的出路還在于實體零售企業自身的探索求變。
專家認為,未來基于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解決消費者便利、貼近社區需求的小型社區店、專業店、便利店等小而美的“小業態”店,在2016年將成為實體商超業態轉型的熱門方向。對于向互聯網商業轉型、O2O全渠道演進,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經歷過,從偶發萌芽期到初步試水期,到集中爆發期,再到戰略迭代期后,2016年或將是O2O全渠道走通的關鍵一年。
整體而言,2016年實體零售的轉型升級會進一步提速,縱深推進,各種多元化跨界、特色化經營、更多形式的觸網、更多形態的O2O、全渠道會繼續涌現,某些創新將在運營中成熟定型,釋放出日益強大的功能。
熱點五:抱團結盟取代強力并購成為商業整合新常態,“共享經濟”窗口打開
2015年,原本競爭對抗的企業轉而謀求“在一起”的結盟大戲,從線上一路延至線下。按粗略統計,2015年業內影響較大的結盟整合密集上演,已達15例。
專家指出,無論從商業企業結盟合作的數量、規模和頻繁程度,還是涉及的業態業種、區域范圍,2015年均可視為中國商業加速整合、融合的抱團結盟元年,具有對行業未來格局重塑的風向標意義。
對于2016年及更遠的未來兩三年內,專家預測線上線下充分資源整合、戰略結盟將更頻繁上演,成為未來商業領域的常態,甚至將在更大范圍上、多產業、跨行業間加速產業融合。中國零售商將從過去傳統的“單打獨斗”,甚至對抗的“獨享經濟”,進到講合作、講共享、講求協同的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價值網絡。而零售業充分的融合、整合、共享、開放的合作持續推進,將是改寫未來市場格局的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熱點六:跨界融合服務細分,業態創新熱潮涌動
業態創新是2015年的一個熱詞,但專家認為,在即將進入的2016年,零售以至整個商貿流通業的業態創新將以更熱的溫度和更加多樣的形式呈現出來。
專家分析,在互聯網時代,大型化、規模化的商業項目無疑仍擁有很強的吸引力,但隨著個性化消費需求日益旺盛,在大型化和規模化的背景下,定位更加精準、領域高度細分的小型化、個性化商業項目則也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近些年在我國商貿服務業共同開拓創新的基礎上,業態演變不斷發展,有的企業多業態多業種復合經營等等,可以預期,2016年以后還會出現一些新的零售業態。
專家認為,在新的消費環境下,商業已不再是單純的買和賣的關系,和消費者在情感和生活上的交流互動變得更加重要,圍繞體驗消費而進行的各種跨界融合已成為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中引領性的業態變革,這種變化趨勢在2016年將向更多的地區蔓延,被越來越多的商場運用到經營創新中。
熱點七:跨境電商網絡零售持續升溫,傳統商業借助跨境電商實現變革與創新
通過跨境電商進口商品進入國內市場成為國內商家競相采用的新興營銷方式之一,也引發傳統商業企業借助跨境電商投身國內市場競爭,實現傳統零售業的變革和創新。
近幾年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增長迅猛。《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為718億美元,同比增長44%。
專家分析,電子商務結合跨境貿易,扁平高效的供應鏈成為跨境電商迅猛增長的強大動力。進口消費品從境外供應商采購直接面向國內消費者銷售,減除了境內多道中間商、經銷商環節,實現了真正的多渠道少環節,價格優勢和流轉效率相比傳統進口渠道顯而易見
因此,隨著我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需求的不斷增加,2016年跨境電商仍將持續高速發展,總規模可望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進口商品網絡零售將成為熱點,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一方面,中國內地眾多“海淘族”將直接上網淘寶;另一方面,更多有條件的商貿企業,包括實體零售商也會以各種形式進入到跨境電商這個領域,通過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來實現零售業的變更與創新。
熱點八:快遞業進入“服務時代”,新興模式引領“新風尚”
近幾年,我國快遞業持續快速發展,業務收入與業務量都以50%的速度增長,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撐電子商務、服務生產生活、擴大就業渠道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7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878.8億元。2015年僅僅前三個季度的數據幾乎已經趕上2014年全年的數據。
專家認為,在快遞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價格的競爭力正在下降,服務逐漸成為消費者更加看重的要素,在強勁的消費需求引導下,整個快遞行業也將朝著提升“服務”進發,不斷升級。具體呈現出以下特點:(一)實施多元化戰略,從快遞企業走向綜合物流服務商。(二)冷鏈物流繼續爬坡,“看著熱干著冷”。(三)站在O2O風口下,新興模式眾包物流引領風騷。(四)農村消費崛起,快遞企業加快布局農村快遞市場。
熱點九:餐飲業大眾化調整轉型效果進一步顯現,信息化技術助推團購、外賣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
2015年全國餐飲業繼續保持2014年以來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1—10月全國餐飲業收入實現26246億元,同比增長11.8%,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1.2個百分點。
2015年的餐飲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大眾化消費成為拉動餐飲業增長的主流。(二)餐飲業體驗消費快速增長,個性化消費蓬勃興起。(三)信息化技術助推餐飲團購、外賣外送業務發展迅速,前景廣闊。(四)政府扶持助推行業發展。(五)食品安全和科學營養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六)餐飲企業規模化經營和市場集中度仍不高,但企業抱團取暖開始出現。
專家認為,經濟新常態下,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餐飲業尤其是大眾化餐飲仍然具有很大發展空間,多樣化特征日趨明顯,2016年全行業11%以上的增幅完全可以期待。
熱點十:市場競爭秩序持續規范,優化消費環境進程提速
近年來,政府不斷強化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大力查處嚴重損害市場競爭秩序、對經濟社會影響大的壟斷案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不正當競爭似乎正向互聯網領域蔓延。
據商務部反映,互聯網領域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行為突出,已經成為侵權假冒的重點環節。除質量不合格和假冒現象比較嚴重、投訴和案件增長迅速外,新消費領域中商業預付卡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面對市場競爭秩序不規范、消費環境不完善的現狀,商業企業正積極開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規范,在凈化營商環境、加強企業自律、維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首先,商業企業應當加強自律。其次,行業組織也應引導和督促企業履行合法義務與社會責任。再次,面對復雜的消費市場,當行業自律還不能完全凈化消費環境時,政府不能缺位。最后,要積極改善市場信用環境。
專家認為,2016年,隨著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推進,我國市場競爭秩序將持續規范,優化消費環境將進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