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專欄:為了擺脫困境,商業地產業者正在轉型結合跨境電商、科技展示、文化創客、與PE合作投資等創新招商模式。
記者從1月15日舉行的“2016中國商業地產百強論壇暨第十九屆中國商業地產招商大會”上獲悉,目前全國已經開業的購物中心已有4000多家,到2020年,開業的將到10000家,超大供應量逐漸入市,當前的存量日趨飽和,部分城市出現大量商業空置。
過往十年,城鎮化的成果就是商業綜合體開遍了全國各地。一堆購物中心誕生,高度雷同。有些城市的人口凈流出,產業失衡,住宅難去化。不少以住宅為主業的開發商把主戰場搬回一二線城市。
RET睿意德市場與客戶發展部總經理索珊表示,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競爭很激烈,經驗不豐富的新玩家很難PK。“三四線城市的住宅去化難,不是商業難,是缺產業造成的。無產業無人口,商業是配套可以引流但無法取代產業倒流作用。”索珊指出:“因為三四線城市的住宅賣不動,房價漲不上去,所以很多開發商都在提回歸一二線。但商業地產的邏輯并不是這樣。一二線現在的購物中心太多了,大家都在拼新業態、新品牌、新體驗,消費者也越來越挑剔。”
如今,購物中心越開越大。“以前,10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就算大了,現在是基準。這幾年,我們服務過不少20萬以上的超級大Mall。”索珊表示,越大的購物中心,定位越難差異化,消費者是多維度的,不同維度的不同需求都要落到實處。
“很多開發商都認為超級大Mall的輻射面就越廣,帶動全市甚至周邊城市的消費,但落地往往難做到。大而全,消費者不一定買單。”睿意德租賃服務部董事杜斌認為,體驗不等于體驗性業態。越是80后、90后這樣的年輕消費者越講究個性,購物中心必須給他們歸屬感。
種種困難之下,大量空置現象出現。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商業空置體量達342.9萬平方米,空置率達7%;二線城市商業空置體量1918.8萬平方米,空置率高達21%;三線城市最為嚴重,商業空置體量1089.2萬平方米,空置率高達28%。
“市場走低,電商的沖擊,使得2016年成為了中國商業地產最為關鍵的破局之年,能否在2016年突圍,關乎到中國實體商業的生死存亡,對當前中國的絕大多數起來跨行轉型是不現實的,立足本行的破局創新成為了關鍵,這對于商業地產開發商或品牌商來說都是是共同要解決的課題,創新才能避免同質,差異才是競爭的關鍵,最后通過運營體現出來,故運營成為了商業地產項目和商業品牌成功的根本。”中名會執行主席洪奇輝指出。
面對上述困難,業者在論壇上表示,創新招商是出路。
“我們說購物中心最重要的是主力店,以往大家認為奢侈品牌或快時尚是主力店招商重點,但隨著部分奢侈品牌的縮水,現在要招到一線品牌并不容易,我們發現只有創新招商才是出路,創新招商包括在業態上要向體驗式的體育、兒童、娛樂等業態傾向,還包括要注重消費者熱點業態,比如跨境電商,我們可以用主力店或者次主力店形式引入跨境電商門店,可以是保稅商品的展示或者是完稅商品的直銷,同時也可以引入更多科技產品門店,制造前沿經濟聚集效應。還有文化創客,具有情懷的格調品牌等。”銀泰置地集團副總裁吳鏑表示。
此外,結合資本運作也是一大創新招商法則。一些商業地產業者認為,對于部分具有優質市場前景的品牌可以在前期進行投資,甚至對接PE等,以合伙人形式招商運作。此前金鷹百貨就嘗試以合資方式招商品牌。
(聯商網專欄作者 樂琰 作者系第一財經日報》資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