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買到最喜歡的商品,于是有了“海淘”。早在10年前,國外就開始出現以亞馬遜為代表的直郵中國的跨境電商。如今,跨境電商經過幾輪洗牌,儼然處于紅海市場。在國內,隨著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網易考拉海購等綜合電商平臺跨境業務的興起,原有的行業格局被打破,各大跨境電商也在努力尋找最適合的業務方向。
在紅海中肉搏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個,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回歸初心,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擇。
本期榜單關注企業在新市場格局下的變化,結合各跨境電商的資源整合、用戶口碑進行評析,從而探討跨境電商在2016年的運營策略和行業走勢。
海淘O2O也要趨向“小而美”
小,小眾商品,比如蘋果手機,比如星巴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是卻有固定的而穩定的消費群體;美,服務質量,就像蘋果提出的,做世界上最先進、反應最快的操作系統,最完美的外形設計。
當前O2O項目眾多,行業競爭激烈,但“燒錢補貼”的事件非長久之計,個性化的服務才是出路。比如,2015年某跨境電商另辟蹊徑,在第四季度的運營中,借助“韓國免稅店”的定向垂直概念,布局海外供應鏈、堅持做自營模式,來實現垂直海淘電商的突圍。這是一個很出色的案例,出色有三:第一,善于把握行業趨勢,有前瞻性;第二,能客觀分析評價自己的發展形勢,揚長避短;第三,勇于發現并拓展新鮮事物,戰略國際化。
發力并堅持跨境自營模式
目前,跨境電商平臺的側重模式各有不同。京東的貿易自營,天貓國際的進口保稅入駐,蘇寧的貿易自營+進口保稅入駐,而大部分跨境電商平臺采用的是進口保稅入駐模式。
一般貿易入駐的模式會導致平臺難以保證商品的貨源,即使是跨境電商也不能全代表是“一手貨源”,例如一些以第三方商家入駐形式的平臺電商。如果銷售平臺、貨源采購來自于不同的兩部分,一旦諸如化妝品、食品這樣的商品因物流倉儲而產生的質量問題(如潮濕、受擠壓品相差),零售商本質上并不能為此負責,最終利益受損的還是消費者。這種模式的根本弊端在于,平臺和商家雙方難以在服務理念,尤其在價值觀上真正達成一致。
目前,最理想的經營模式就是同其產品來源國,韓國、美國、日本等最大的幾類供應鏈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使所有采購都來源于產品本土,所有品牌在產品源產國都有一定的積累。
現在很多跨境電商都在國外建立專屬自營倉庫,通過和保稅區的合作建立自已的集貨模式,商品在國外打包分揀后通過集貨模式能很快的運送到用戶手上,無需再通過復雜的轉運,保證產品來源國本土發貨。
不斷升級消費保障體系
本土客服和本土退貨就成了既創新又關鍵的一環。賣家在國外,買家在國內,溝通上有很多問題,包括時差、語言等。現在很多跨境電商把客服服務前置,讓有疑問的消費者首先能聯系到的中文客服,建立一種完善的溝通消費兩端的連接,降低買家對海外情況不明而產生的不安全感。
物流查詢、商品退換等售后問題的解決是整個購物體驗的最后一道門檻。現有的跨境電商都是要求入駐的海外商家必須允許消費者在中國退貨,而不是退到海外。C2C模式跨境電商在這方面面臨更大的困難,其本土退貨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不僅要與供應商做大量溝通,還有可能面臨消費者調包的風險。所以,為了支持本土退貨,跨境電商需要在海外采集大量信息,以保證退回來的貨品就是當時從海外寄過來的商品。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C2C的跨境電商要通過自建物流和海外建倉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通過商品溯源保證正品;通過前置的客服服務和本土退貨服務提升購物過程中的體驗。這將是未來兩三年跨境電商服務的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的行為也很重要。誠信是關乎雙方,同等重要的事情。
(eNet&Ciweek/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