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為代表的房地產市場又迎來了新的春天,而與房地產市場不同的是,家電行業卻依然深陷寒冬。無論是傳統銷售還是電商銷售,家電零售行業進入了增速放緩的階段。在流量高昂的今天,純電商也已經沒有了價格優勢,也已進入低質低價的惡性循環。
家電銷售企業不能光打“價格戰”
在市場經濟下,家電銷售價格確實是最重要的競爭手段之一。采取一定的降價策略,能夠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重視,并贏得更多的家電市場份額。但是,不能一味地降價,甚至是惡性降價。因為,如果降價的幅度超過了企業可承受的幅度,那么,企業很可能會在偷工減料、降低質量標準、弱化服務功能等方面“彌補”。最終,不僅消費者利益會受到影響,企業的信譽、形象等也會受到嚴重影響。蘇寧云商COO侯恩龍在蘇寧易購2016年全球家電合作伙伴大會上就對高成本下低質低價傾銷行為提出譴責,侯恩龍認為這是家電商利潤節節敗退的根本原因,這種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將整個行業拖下了水,也惡化了市場環境。
此前,京東高層曾宣稱,傳統的制造企業都不需要去搞電商,也沒有必要設置專門的電商部門,引發了各種爭議。對此侯恩龍認為,今天已經進入了全面的互聯網營銷時代,電商已經不單單是電商的概念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說不要再搞電商實際上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不是堵著自己的耳朵盜鈴,而是堵著別人的耳朵。但也不能全部是電商,家電不是百貨,需要有線下優質的購物體驗、售前中后服務、需要針對用戶進行精耕細作。
互聯網時代更應該堅持多渠道經營理念
對于企業來講,一個渠道是無法掌控市場的,所以要多渠道,多渠道不僅僅是一個市場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消費者和廠商在拓展市場過程中相互溝通和機制的問題。關于互聯網時代的渠道營銷,侯恩龍認為應該高度關注并牢牢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全數據驅動的供應模式再造,二是互聯網時代的產品營銷,要考慮到全產業的資源系統問題,三是要注重全周期的整合營銷。
眾所周知,蘇寧易購擁有強有力的線下渠道,而在近幾年又大力鋪設線上蘇寧云商,所以蘇寧擁有天然的多渠道優勢。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先生認為,多渠道銷售可以避免單一渠道,尤其是線上渠道對品牌的沙漠化。蘇寧易購在多渠道的時代更加要注重O2O線上線下的融合,是因為品牌的塑造實際上需要一種融合性的體驗,我們不僅僅是通過視覺,而且要通過聽覺、觸覺、嗅覺各種綜合感官的利用才能夠對一個產品從它的質地、工藝甚至設計的品位,有一個更加立體的感知,這種感知實際上就是這個品牌的內涵。所有的品牌都需要落地的本地化的服務來傳遞給客戶。單一的線上的銷售離開了這種線下的服務體系的支撐,實際上品牌也會有測不準的危機。
事實上,蘇寧易購很早就一直堅持多渠道經營理念,侯恩龍的話有實例為證明, 服務戰略、大數據戰略平臺戰略一直是支撐蘇寧在互聯網營銷下的最穩定后方。在物流方面,目前蘇寧擁有500萬平方的物流倉儲面積、660個城市配送中心。今年,蘇寧將進一步開放物流,計劃邀請50%的供應商加入蘇寧物流開放系統,共享蘇寧物流服務。在物流硬實力提升的同時,蘇寧不斷增強物流軟實力,蘇寧物流服務滿意度一直名列行業前茅,根據《國家郵政局關于2015年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的通告》,2015年有7個月蘇寧易購申訴率在行業內最低。在金融方面,蘇寧將創建信用授信金融服務模式,以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為供應商解決傳統融資瓶頸,同時面向消費者創新NFC支付、信用支付等服務方式,通過易付寶、任性付、蘇寧延保等一系列產品,讓消費者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
憑借品牌和服務走出低質低價誤區
2015年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 2015年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5.2%,其中蘇寧增幅和占比均領先市場,規模依然穩居家電零售第一。蘇寧云商公布了2015年業績快報,2015年營業收入1356.76億元,同比增長24.56%;線上平臺商品交易總規模502.75億元,同比增長94.93%。業績快報顯示,不管是線上平臺增速,還是整體營業收入,都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誠如侯恩龍所說,消費者最關心的是三個東西,第一產品要好,第二價格要便宜,第三體驗要好。蘇寧易購的云店和直營店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以上三個訴求。
從蘇寧易購的市場數據來看,想要擺脫低層次競爭,就要認識到現階段用戶的趨優消費理念,用趨優消費理念推動高價位段商品銷售增長的預期,用高體驗、強品牌的方式進行市場推廣。
熬過了2015年的寒冬,家電行業在未來依然要面臨春寒料峭嗎?對此有產業經濟觀察專家表示,家電市場容量嚴重飽和,不是短時間能消化的,未來一段時間,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不過作為最市場化的行業,見證了行業興衰曲折的蘇寧易購,或許早已心中有數。讓蘇寧易購線上線下兩個平臺能成為未來所有家電新品首發和所有的產品銷售最好的第一主場平臺,是蘇寧易購在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文/江湖老劉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崛江網、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IT、砍柴網、鈦媒體、i黑馬、界面新聞、品途網、IT時代周刊、天天快報等專欄作者,各大專欄平臺粉絲覆蓋量超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