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便利店路在何方?
在互聯網尚未影響零售業事,社區(居民區)便利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滿足以社區為主要受眾對象,延伸周邊的即時性需求,更多是對大型超市的品類補充,形成差異化以及位置優勢上的區別競爭。而近兩年隨著社區市場價值不斷的被認同,社區O2O概念的持續走熱,圍繞居民開設的社區便利店也走上了搭載互聯網的道路,而社區零售業在社區市場中有著重要的占比,這也一定意義上決定了社區便利店的價值所在。
相比日本臺灣,中國大陸便利店數量分攤到人口總數上,人均占有率極低,而從某種角度上看來,便利店密集程度也反應周邊商業服務的情況。今年伊始,多地政府相繼出臺了“推進便利店進社區”的相關政策,甚至以現金補貼形式鼓勵在社區中開設便利店,反應出國家對“便民”服務的落實的 態度,政策利好的環境下,社區便利店在社區O2O中的作用被放大。
社區便利店+互聯網
隨著彩生活的上市社區O2O概念一度被熱議,尋找社區切入口也成了業內共商的問題,但彩生活做社區O2O實際代表的是一類有著房產物業資源的企在“自家底盤”施展拳腳,而純粹的互聯網公司甚至說一些搭建軟件的公司,現在都想在社區中淘金。便利店就是最容易接觸到的“社區入口”,一來社區便利店多以個人小店形式為主,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優質的貨源渠道,二來便利店商品提供相對標準化,方便管控。這也是基于社區O2O目前并沒比較成功的企業,另一方面全國社區零散雜亂,多數社區O2O創業者集中在一二線等消費能力強的城市,而這其中又以經濟基礎好的社區為必爭之地,而被忽略的社區依然存在著挖掘的價值。
現在百度一搜“社區便利店O2O”會彈出一些加盟項目,這其中大多數都是社區淘金者,屬于輕型互聯網公司,就是上文提到的軟件搭建者,其實他們并沒有一定的社區資源,而是想利用社區個人小店的加盟做出自己的一個平臺,一方面收取加盟費提供線上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小店做砝碼去和當地供貨商談價,屬于“中間人”性質,若想在便利店平臺基礎上延伸其他服務,完全靠個人拉攏周邊服務商,這類屬于社區淘金者,而并非在社區有著長考慮的服務者。
社區便利店+
如今雙“雙創”、“互聯網+”被創業者們創業者們常掛嘴邊,在社區中便利店的存在形式也已經不在是單方面的供給柴米油鹽這些我們平日眼中的便利店。現在社區便利店O2O也不是當初只做即時性產品配送的單一形式,平臺接入便利店作為產品類別的豐富,甚至一些稍低頻的垂直上門O2O在自己經營范圍之外也將便利店攬入其中。還有一些本身已便利店作為社區切入口的企業,也在根據實際情況接入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甚至接入一些非標的服務。
現在社區便利店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小而散的社區個人經營店;二是連鎖品牌便利店;三是倉儲式配送便利店。
個人經營的便利店在社區中廣泛存在,經營權在自己手中,運營重點可由店主自己決定,維護好社區熟人關系是其重點,在此基礎上延伸更多的服務。但個人小店相對而言在貨源質量和進貨價格上都無優勢,并且在商品陳列和經營上的規矩也相對松散,這都是個人小店面臨的問題。
連鎖便利店分兩種,其一是本身以便利店作為本業,如7-11。二大型商超發展的小業態便利店,如華潤旗下的樂購express。此類連鎖便利店在商品渠道和經營管理上都有規范化的優勢,但對普通創業者而言加盟費的高額成本就已是一個高門檻。去年711便利店加盟北京總部公布了加盟的基本條件,其中申請者能夠用于加盟的自有資金不少于人民幣30萬元,而30萬元只是起步資金,如果算上加盟費、房租和人力成本,沒有上百萬元的資金恐怕無法拿下。大潤發飛牛網戰略投資的社區手機便利店項目—發到家,社區創業者在不需要加盟費的前提下可由大潤達提供商品,供給社區客戶。在大型商超銷售增長瓶頸下,利用社區自主創業者的加入拓展銷售渠道;二來無門檻的加盟方式在以大潤發品牌做背書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在各個社區角落鋪開戰線。其實此類和下面要講的微倉儲模式有著相近之處。
第三種是倉儲配送式,利用各個社區有意愿的業主加盟項目,并由業主自行提供倉儲,可以是小店、倉庫甚至在家里。而企業方為創業者提供平臺的技術支持,連接本地供貨商提供貨源,但在尚未形成規模之前,在價格和商品質量上都無優勢可言。要是想做的更全面,創業者需要自己搞地推去接入周邊的服務商,并且在配送方面也是個不小的問題,以個人的力量難以搞出便利店+。
電商對社區便利店的沖擊
如今電商企業的觸角紛紛延伸到了本地生活領域,社區是它們的廣撒網的目標地段之一。京東去年成立的京東到家,阿里啟動的“城市合伙人”計劃向便利店提供B2B模式供貨這些都是傳統電商在社區中透露出的信號。某種程度上來講,社區電商多以便利店商超為主,而傳統電商延伸至本地生活上來看,和社區電商在業務層面上有著諸多重合部分,甚至傳統電商會對社區便利店加以利用,作為自身的“本地倉儲”來提高自身的供貨速度。但距離其規模性的覆蓋現在還屬于發展期,本地社區便利店如何能在巨頭尚未形成地方優勢之前把握住社區的運營之道才能為之后打下更好的“談判”基礎。
作者:李宏川
公眾號:電商耗子(dianshanghaoz)
互聯網、O2O、社區觀察者
- 該帖于 2016/4/1 9:4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