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和一個在中國零售業深耕了20年的職業經理人交流是什么樣的感受?務實的態度、清晰的戰略部署,這就是零售江湖頗有名望的“超市老萬”萬明治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萬明治,這位被中百集團引入的空降職業經理人,曾在中國鼻祖級大賣場家樂福工作16年,離開時任家樂福江蘇區區長,后加入蘇寧創建蘇寧超市,任蘇寧集團超市公司總經理。可謂是業界難得的“既懂傳統商業又懂電子商務”的全能型管理人才。也算得上是中國全渠道零售職業經理人第一人了吧。
中國實體零售有三大根據地,上海,南京和武漢。在過去的二十年,這三個根據地如“蒲公英”一般,孵育了大量的零售人,發散到了全國。而當下,在電商的猛烈沖擊下,這三地的實體零售業態也各自進入轉型模式,成為當下最熱門的商業話題。
▲中百集團總經理萬明治
站在零售風口的南京零售人,早在201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了轉型之路。位居上市公司龍頭地位的蘇寧,其一舉一動不僅僅是零售行業的風向標,也直接影響著中國零售業股市的波動。
萬明治在蘇寧超市所締造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雜貨零售形態,更是敏銳的感知到電商的優勢、電商的發展瓶頸、電商和實體的各自優劣勢以及實體零售未來的發展空間。
如今,“超市老萬”重回線下,有他對零售時局非常清晰明確的判斷。在2016聯商網大會上,他對電商的發展提出了如下看法:線上電商已經告別高速增長期,正迎來盈利模式不明、物流引流成本高、顧客忠誠度低和假貨等瓶頸。
同時,他總結了家樂福和蘇寧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對線下零售和線上零售的融合思考。電商和實體在思維和盈利模式方面存在著差異,實體零售以買賣差價盈利,而電商以流量轉化變現;兩者之間的員工,顧客年齡沒有交叉,很難合作O2O,2015年O2O熱潮已經開始逐漸褪去。
在對于現狀有了清晰的認知后,萬明治提出了線下零售逆襲三部曲的清晰戰略發展目標:
a)苦練內功:業態精細化,供應鏈扁平化,服務精細化。
b)收復失地:把握生鮮與便利店這兩個電商無法攻破的堡壘,并進行體驗型業態創新。
c)逐步逆襲:B2B2C大互聯零售模式,線上線下融合,在商品,服務和會員方面提升,未來崛起的一定是融合B2B2C模式的大互聯零售企業,沒落的將會是二房東模式的零售企業。
扁平化供應鏈是行業近兩年的熱點,中百和永輝、聯華的合作,無疑是B2B電商話題的另一個模式的變相延伸,這也是促進實體零售經銷商模式變革的一個信號。
傳統品牌商品進入實體零售,必須要經過經銷商,從省市到城市再到縣城,每一層經銷商遞手的商品,價格就會抬高一層。經銷商不僅需要幫助品牌商在自己所在區域的零售終端布局,還要配合各種品牌的促銷活動。因此,品牌商品在一個區域的熱銷,也往往和當地各層級經銷商的配合息息相關。
與實體零售不同的是,電商商品完全可以去除經銷商的地域限制。面向全國消費者的電商平臺,在促銷和新品的認知方面,更多取決于品牌商自己的全渠道營銷策略,這些都是在新的互聯網技術革命下,對于傳統商業模式的倒逼變革。
帶著B2B2C大互聯零售思路,萬明治對中百集團的未來發展做了分析與探索。通過和永輝、聯華等超市巨頭的合作,以區域零售壟斷者的姿態和跨區域品牌零售商的聯手,達成商品的直接采購,最終換取和品牌商面對面的合作談判權,以此來去除中間經銷商所導致的商品成本虛增。
這樣的采購模式,對中百集團現有的采購模式會有極大的變革挑戰,習慣于經銷商寄貨式的超市零售,該如何面對買斷式品牌商直購的零售變革呢?
從現實來看,B2B2C的模式,對原有商超零售的采購模式轉型挑戰極大。采購員更像是買手,或者半個經銷商,不僅要考慮上游的品牌商,更要考慮商品在自家超市的售賣,下游B端渠道的批發也要涉及。采購員以及采購團隊將被賦予更多的職責,而采購物流倉儲團隊的建立也將是非常大的資本投入。
歸根結底,商品供應鏈的重新構架,涉及到的就是如何通過引入性價比高的商品,從而把消費者甚至是年輕的消費群體重新拉回到實體店的根本問題。
實體零售順應當下零售業態的變革將是趨勢,萬明治所面對的不僅是老體制模式零售業態的轉型,還將是實體零售的新商業模式摸索。如果說,外資零售比如宜家,迪卡儂,Costco都已經通過這樣的模式發展,但在自有商品的設計開發上,國內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是否可以達到商家所設想的法制保護程度?
如果僅僅是低價自有商品的設計開發,問題不大,但如果是涉及到有品牌溢價性的商品,又將繞不開國情所締造的獨特商業環境。當然,這些都是記者對此轉型模式的思考,倒逼的商業改革也會觸動更多宏觀環境的改變,時間會來證明改革的成功與否。
在業態精細化的趨勢下,便利店開始飛速發展。萬明治又適時的扮演了一個有利的“推手”。日式連鎖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和服務,至今仍是在各國便利店發展中備受推崇的。中百和羅森的合作,未來將是在側重發揮中百的本地零售地緣人力優勢的同時,引入羅森的品牌連鎖經驗、日式便利店的管理模式、商品品類結構組合模式以及對于即食類商品的開發能力。
近兩年,小業態的便利店是國內實體零售嘗試發力的重點。很多品牌零售也都開始自建便利店品牌和團隊,探索品類結構的模式,比如華潤萬家的Vango,但實際的產出仍還是沒有非常完美的方式。
在記者看來,萬明治通過與羅森合作的此招可謂一舉二得。即便是在便利店業態發展最好的上海、深圳,來自于日本的便利店、或者復制日本便利店模式的臺資便利店仍占據鰲頭,如7-11,全家,羅森等。
引入品牌和品牌化的管理機制,并充分利用中百在湖北的地緣優勢,完美結合商鋪、商品和員工三者的各自優勢,發力便利店,這也無疑為小業態便利店在武漢乃至湖北的迅速鋪開奠定了基礎。
4月15日,京東到家和達達的合并,業界又是一片嘩然。萬明治向聯商網記者表示,京東到家對于O2O的發力,成功概率大于阿里,因為它有自營供應鏈,也因為概率高,所以線下對它(京東)才有巨大抵觸。
京東因為物流已經做了重模式,不會再花錢做門店這個重模式,這也導致了輕模式的京東到家應運而生,目前看來概念很好,未來發展仍將是線下零售和京東的博弈戰。
已經加入中百集團半年的萬明治,對零售業仍抱有很大的熱情和積極性,但對于榮耀卻又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
▲萬明治(左起第二)在2016中國零售商業瑯琊榜年度風尚人物頒獎典禮上
4月8日,他獲得由聯商網主辦的“2016中國零售商業瑯琊榜年度風尚人物”,在頒獎盛典上的發言,讓記者記憶深刻,他說:僅在中百半年還未有任何成績來回報這個獎項,希望一年之后,更有資格領到這個零售業的光榮獎項!
(來源:聯商網 記者陸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