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雨水明顯偏多,人和食物都容易受到濕氣的影響。有科學研究表明,過高的相對濕度會引起人體產生應激性的反應,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的溫度、濕度等環境變化有天然的調節能力,但當相對濕度達到65%以上時,大量的濕氣會通過人的口鼻、皮膚等部位進入人體,此時一些體質較弱的人就容易出現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的情況,導致大量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從而引發濕邪。人如此,人吃的食物同樣會受潮濕天氣的影響,特別是雨季,食物若存放不當,很容易發生霉變,不小心食用極易發生嘔吐或者中毒。
陰雨綿綿、濕度高、氣溫低,你會發現許多食品容易長出一層毛毛狀物質,這就是空氣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表面大量繁殖導致的。霉菌在食品上的繁殖會產生霉菌毒素,通過食物影響人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我們除了及時把食材放入冰箱外,這里也告訴大家兩個防霉辦法。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傳統的食品保存方法有鹽腌、糖漬、干制、酒泡等。現代的貯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對于肉類食品,在0℃的低溫下,基本可以保存20天不會變質。
生活中,包括大米、豆類、花生、土豆、生姜、香蕉、桃等都容易發生霉變,尤其是大米和花生在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發霉產生強致癌物黃曲霉素,盡量隨吃隨買。對于一些適宜放入冰箱的食材,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分類儲存起來。
如果不小心吃了霉變食物,輕者上吐下瀉,重者感染毒素。因為食物發霉之后,微生物代謝會產生一種毒性非常大的強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它屬于一類致癌物質,萬不可輕視。
總之,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鮮,不要食用保存時間過長或者變質的食物,對一些已霉變的食品,不要吝惜,一定要及時丟掉,千萬不要持僥幸心理去食用,雖然“勤儉”是一種美德,但它帶給我們身體的卻是致命的傷害,愛惜生命,從遠離霉變食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