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起的這個標題黨自己都覺得好翹……
最近因為聯商網要組織一群國內高級“嘉賓”來上海考察一些百貨轉型的成功案例,我們也有小作溝通,最后這次行程定在了“百盛優客”、“淮海755”、“大悅城”三家店。
當然其中大悅城并不能算是百貨,可能因為正好趕上二期開業不多久,又是一家全國性的連鎖購物中心,因此值得一看吧。
而說起真正的百貨轉型案例,百盛優客和淮海755兩家也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
調整年年有,轉型可不多。
百貨轉成奧萊形式雖然不少,但做得好的案例也沒怎么見過。
百盛優客的成功在于衣戀集團將韓國Newcore的經驗結合了天山百盛之前的基礎,打造出了這么一間韓國城市奧萊模式的樣板店。
其亮點在于:
百貨模式的奧萊
精心設計的店裝
豐富的產品
韓國元素
等等等等……
現在購物中心多了,反而很少有特亮的點,而一家百貨做得好則顯難能可貴,因此絕對成為去年底至今年上海非常值得逛的一家店,足以在眾多購物中心中脫穎而出。
第一家就是the speical one,可能這個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復制后,就變成the normal one了。所以,要看的趕快看哈。kop可以互粉哈~
另一家,淮海755,其實很大程度上借了MUJI旗艦店的光,但也因此讓我覺得它是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化的典型案例。
其實百貨轉購物中心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南豐城,之前的主力百貨虹橋百盛撤了之后,全部轉為購物中心。不過虧就虧在百盛不是業主,否則倒也值得一說,現在則只是成了購物中心內部調整而已。
又如之前的二百永新,整個給優衣庫公司包圓了,其實也就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而淮海755則不論MUJI怎么牛逼,都摘不下百聯的logo,商場還是以購物中心的方式在運營,MUJI與SEESAW、UA這些品牌,只是充當主力店的角色,熱門品牌旗艦店的進駐,外加商場圍繞該氛圍和定位進行剩余部分的招商,彰顯精準思路。
然后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有沒有第三個案例,恕我路走得少,只憋出來一家連卡佛。
從撤出上海到重新回來,帶來了經銷模式和極高端的購物體驗,要說上海百貨商場顏值No.1,我只推連卡佛。因此也可以算是百貨轉型的案例之一,但一方面由于重裝開業時間已久,另外其實也沒有什么好借鑒的,畢竟領先太多,因此這次考察不看也是對的。
所以,如果還有什么百貨轉型的成功案例,希望大家能告訴我,我代表咔小胖感激不盡!
說回標題,據說八佰伴今年要閉店大調整,作為上海百貨業績No.1商場,如此大的動作當然會引起業界關注,這家店也確實好久沒有大改了,久光已調整在先,八佰伴同樣坐擁大體量,這回會在業態上有什么突破,絕對值得我們在10月好好地狗仔一番。
不過調整非轉型,我還是想知道有啥轉型案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