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夏雖然來了,但對于大盛京商業來說,冬沒有過去。
喧鬧也好,沉寂也好,勝景也罷,廢墟也罷,總有一個名字繞不過去——中興。這個太原街的守望者,從90年代崛起,歷經千禧的塵囂,一路走進2016,冷峻而執著。
中興曾是領先的,1995年始,一路高歌猛進。鉤沉那段時光,很多人有著不同的解讀,但永不能否認的是,中興時年的策略和方向是正確的,是走在商業發展潮頭的,是得到諸多助力和祝福的,一路鮮花伴掌聲,一路喝彩加恭維,一路羨慕嫉妒恨。曾幾何時,中興是驕傲的,是高冷的,是高山仰止的存在,是供應商趨之若鶩的福地,是各級領導夸耀的資本和政績。有了中興的太原街榮耀無限,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嘉陽廣場,有了第二代乃至第五代萬達,有了五洲春天,有了伊勢丹,有了新瑪特花季,有了華聯,有了東舜,有了百盛,直到有了興隆一百……這么多年,太原街上各路諸侯,你放唱罷我登場,生旦凈末丑輪番展示,但只有中興,這上場的鼓板,下場的鑼,依舊準點兒敲響,伴著嘉陽一度起高樓,萬達曾經宴賓客,新世界如今樓拆了(音liao)。云卷云舒,時光荏苒,這堅強的20余年,中興和沈陽站一樣,見證了一個城市的迭代,承載了那些榮耀與輝煌,也記錄了那些沉默與寂寥。
中興創造過很多個奇跡,曾經開在六樓的香港名店廣場,當真是和香港貿發局合作的,這也算開了東北商業的先河;中興服飾節獲得巨大成功,在當年的“大館”舉辦顧客答謝晚會,一連三晚,場場爆滿,登臺獻唱的騰格爾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中興引進博柏利,帶動了國際一線品牌的進駐,打造一樓名品街概念的時候,新世界也是一臉懵逼……中興有太多光環籠罩,乃至于來不及歡呼的時候,它已轉身而去,留給我們一個偉岸的背影。
奈何,俱往矣。
卓展另辟蹊徑,攜“油虎”之威南來,“驢”牌矗立,高下立判;恒隆泰山超北海,眾多國際一線高冷群雕,實難抵擋;萬象濃墨重彩,“沈陽從此萬象”,傷口撒鹽。青年大街從北到南,一路烽煙。中街多點開花,日漸遠離。此時,太原街諸君偃旗息鼓,紛紛黯然離場。
同城兩兄弟,一日半死生。
2015年,中興霉運纏身,肌體不安。先是接手中街新貴盾安新一城,妄圖在中街占有一席之地,無奈和大商系各種撕逼,后來一度演變成賣場鬧劇,雙方節操碎了一地。緊接著撫順中興敗走“麥城”,供應商各種苦情戲碼,亂哄哄,語紛紛。2016年五一,就然后了……
回首1995年及以近,很多傳聞湮滅又泛起,那些曾經的陽謀,陰謀,那些也許的勾連和齷蹉,那些不知所謂的針對于委屈,如熏爐中的煙氣,裊裊升騰,模糊了視線,無從追尋。我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是中興,都是孤獨矗立在太原街,對望沈陽站的中興。褪去浮華,它有風骨,隱去光環,它有型格,拋去成見,它有建樹。即使剝掉所有的外衣,內里的中興,跳動的依舊是一顆滾燙的心,名叫沈陽。
作為國有商業企業的靈魂,中興有著它自己的無奈和糾結。放牛娃也好,牧羊犬也罷,終究有著DNA里的宿命和深植血脈的魔咒。黑暗中的舞者走向臺前,獨自的燈光中,帶著原罪的鐐銬。誠然,辦法總比困難多,如若不是對20年光環疊加的戀棧,激流勇退后也許可覓一席平安,不過這只有天知道了。
2016年的春夏之交——心還在 人去了 回首一片風雨飄搖
likeshouyi- 該帖于 2016/5/25 11:20:00 被修改過小時候常去的地方,有些很多美好的回憶,有東亞以后很少去,近些年,鐵百,商業城,中興好像都不太好。
不只是對手強大,市場是趨勢,加上觀念渠道,消費變化。
昔日大佬,善可飯否?